半年时间,社区医生用贴心陪伴,助力独居老人完成了从“抗药”到“护健康”的转变。起初,老人因对药物的恐惧而抗拒治疗,社区医生便耐心地讲解药物的作用和安全性,逐渐消除老人的顾虑。之后,医生定期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等,根据数据调整治疗方案。在生活上,医生也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他们聊天解闷,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如今,老人积极配合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社区医生的陪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老人的健康之路。
结核病,这个曾经神秘而不可触碰的名字,看似偃旗息鼓,实际从未走远。
他们不仅仅是统计表上的一个数字,更是鲜活的灵魂,经历过挣扎与重生,交织着喜悲和爱恨,教会我们何为勇气,何为希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关于结核病的八个真实故事之八——《基层工作“多面体”》。
基层医疗机构对肺结核患者如何管理?听故事,学知识,欢迎收听结核情景小剧场第八集《基层工作“多面体”》↓↓↓
社区医生李明负责管理的肺结核患者张大爷,因药物副作用产生强烈抵触情绪。这位独居老人固执地认为“是药三分毒”,即便出现低烧、体重骤降等恶化迹象,仍坚持拒绝规范治疗。
面对可能引发的耐药风险,多次上门劝说无果后,李明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带老人参加结核病防治讲座;另一方面通过陪伴聊天、组织社区互助小组等方式建立信任。经过半年科学治疗,张大爷不仅重获健康,更成为社区健康宣教志愿者,用自身经历劝说12名老年患者接受规范治疗,演绎了从“抗药者”到“健康卫士”的蜕变。
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不只在于提供医护服务,还要用心理解患者的难处和情绪,细心引导和陪伴,才能帮助肺结核患者完成规范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肺结核病的传播和扩散。
防核宝典
和耐药肺结核拼耐心
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是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环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对辖区内肺结核患者提供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分类干预、结案评估等服务,旨在帮助肺结核患者完成规范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肺结核病的传播和扩散。
各地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福州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共有15所,具体名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