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方在互联网
混社会这么多年,这是很有感触的一点。
我认识一个人,他在年轻时候碰到了很好的机会,但他的性格有个坏处,那就是小心机比较多,喜欢自作聪明,这样给人感觉就是不真诚,不可靠。
贵人给过他机会,他还是三心二意,自以为是,以为别人离不开自己,后来蹉跎了十多年,还是原地踏步,浪费了人生逆袭的机遇。
我在商场上和职场上也见过一些这样的例子,“聪明人”普遍是看重眼前的得失,喜欢自作聪明,结果就是不断减分,因小失大,他们有的人后来就明白了,有的人则多少年都执迷不悟。
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一等人忠臣孝子:普通人要出头,忠诚比能力重要!(聪明多自误)
有个朋友跟我讲他在某大企业的经历,他运气好,一进公司就跟对了人,他的老大能力强,人也大气,做事很公道,弟兄们都服气。
随着老大不断晋级,他们这帮人也是水涨船高,三五年就混到了中层,有人甚至还到了高层。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次高层博弈,他的老大就失势了,老大的对头找他们这帮人挨个做工作,意思是主动表态,跟老大决裂。
他也犹豫过,但觉得这样做对不住良心,就宁愿丢掉工作也不背叛老大。而其他人就有受不了压力或诱惑的,跳出来为老大的“罪名”作证。后来老板突然出面力保,说“你们反对XXX就是反对我”,于是那些横跳的人就成了弃子,彻底出局了。
而他因为关键时候守住了立场和底线,老大认为他这个人能交,所以他后面的路就很顺,当同龄人还在中基层拼杀的时候,他四十来岁就算是功成名就了,少走了很多弯路。
最后他给我分享的心得就是这句话:一等人忠臣孝子,忠诚比能力重要。
所谓忠臣孝子,就是指做人的底层逻辑。
因为人性复杂多变,每个人都有自私和贪婪的一面,所以一个人但凡是能克服自己的弱点,对上级忠诚,对朋友忠诚,对事情负责,以及对父母孝敬,那这个人就算有道德,有底线,靠得住,让人信任和佩服。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从古至今能够做到的并不多。
我们先拿“孝”来说,现实中很多人都自诩孝顺,可基本都是表现给人看的,平常对父母各种不耐烦,甚至嫌弃他们是累赘。
“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一堆灰”,这句话就概括了这样的情况。问心不问迹,问迹天下无孝子。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为什么说人老为苦?就是因为“老”意味着无用,人心是功利的,这个世界对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不会很友好。
而“忠”的内涵是责任心,很多聪明人以为“愚忠”很傻,实际上“忠诚”首先就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和原则,这根本不是什么愚忠,而是对人、立场、原则和情义的坚守。
总而言之,忠臣孝子万中无一,确实称得上一等人。
出来混,什么最重要?就是一个信誉。
李嘉诚有个成功经验,他认为做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是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这样才算是树立了很好的信誉。
事实就是如此。一个人让身边的亲友相信不难,而让对手和敌人都相信那就非常困难了。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那认识你的都相信你,认为你说话算话,愿意跟你打交道。那机会、资源和钱自然就会向你倾斜。
所以说经商以诚信为本。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甚至背信弃义,那这个人的路必然是越走越窄,因为没有人愿意跟这样的人共事和相处。
当然,这种大丈夫做人的道理不是那些人可以理解的,他们只会觉得“信守承诺”很傻,因此他们配得上他们的悲剧。
赤胆忠心的人,路会越走越宽。
真正的忠诚不是上下级之间的效忠,其实哪怕古代也并非如此。比如你能说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对刘备是单纯地效忠吗?
他们忠诚的是彼此的事业和情义,在他们看来这比生死都重要,至于利弊、得失、成败等,都是次要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少太难得了,所以他们受世人敬仰。扪心自问,我们不管是交朋友还是做生意,谁不愿意跟赤胆忠心的人一起呢?哪怕是坏人,也是希望跟好人做朋友的。毕竟如果彼此不放心,那他也很累很辛苦。
“一等人忠臣孝子”后面是“两件事读书耕田”,前者强调的是人格,后者强调的是本分,两者合起来,就是道德典范。
普通人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资源,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从某种意义上,不管一技之长还是聪明都不足以让你成功,毕竟世界上遍地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最热衷的就是互相拖后腿。
你唯有树立自己的信誉,用事实和结果证明自己靠得住,那自然就会有机遇的垂青,机遇比金子重要,有原则有信誉的人其实比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立得住,也更容易成功,特别是在这个注重诚信的时代。最后,人生在世三万天,切忌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真诚永远比虚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