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网
近日,演员马丽在电影路演与观众互动时,突然情绪崩溃哭诉:自己和老公、沈腾与太太两家人遭受长达10年的网络暴力,以至于她和沈腾都不敢与各自的家人公开出去玩。随后,#马丽 不要去干涉我们的生活#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图片源自公开报道“喜欢我们的作品就好,不要去干涉我们的生活......如果再那样网暴我们的家人,我们是会出来保护他们的。”马丽称,从2015年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沈马CP”被过分关注,有“特殊人群”持续造谣伤害她和沈腾的家人。
紧接着,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在争相讨论被称之为“特殊人群”的极端“CP粉”,不少网友留言称,“评论区真让我见识到了特殊人群”“关注明星的作品就可以了,不要把个人喜恶延伸到生活中去”。
图片来自社交平台截图极端“CP粉”网暴越界,分不清娱乐与现实
近年来,极端“CP粉”网暴艺人事件层出不穷,跟拍艺人私生活,强行捆绑CP关系,造谣误导公众,严重影响艺人正常生活,败坏社会风气。
有业内人士分析,部分极端“CP粉”已成为引发网暴的关键因素。他们将影视作品中的情感关系,延伸到艺人的真实生活,无法接受艺人各自有家庭,进而通过网暴来宣泄情绪。此外,也有一些艺人为了维持曝光度和话题度,默许经纪公司进行CP炒作。
那么,极端“CP粉”网暴艺人及其家人,并且强行捆绑CP关系,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表示,这些“CP粉”没有将文体娱乐活动与现实生活区分开来,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意愿,通过松散或者有组织的行为干涉艺人的私人生活,甚至波及到其家人,这就越过了法律的边界。
具体而言,极端“CP粉”网暴越界会涉及以下法律责任:一是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的规定,网暴行为(如侮辱、诽谤、泄露隐私)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受害人可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若涉及“强行捆绑CP”并传播不实信息,可能构成编造、散布虚假事实,需承担侵权责任。二是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的,可处拘留或罚款。若网暴内容涉及煽动仇恨、扰乱公共秩序,还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三是刑事责任。网暴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最高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网暴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极端后果,可能涉嫌刑法第293条规定的“寻衅滋事罪”。
无论是明星艺人还是普通大众,对网络暴力都十分深恶痛绝。那么,当遭遇网暴时,该如何维权?
马丽红建议,首先,被侵害者要适时固定证据,立即对辱骂、造谣等内容进行截图、录屏或公证(可通过“时间戳”“区块链存证”等技术手段),保存发布者ID、传播范围等数据;其次,可要求网络平台删除侵权内容,如平台不作为,必要时向网信办举报,或通过诉讼途径要求平台对因未及时采取措施造成损害的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若涉嫌侮辱、诽谤罪的,可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但也需要提供初步证据;对疯狂粉丝或网暴者的恐吓、人肉搜索等行为,也可直接报警。
明星艺人长期遭受网暴,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从近年来的公开报道来看,一些明星艺人因组CP或是角色定位遭受网暴,此类维权事件不断。
针对明星艺人长期遭受极端“CP粉”网暴的现状,是否存在取证难、违法成本低或者是商业炒作呢?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立梅表示,长期网暴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具体而言,王立梅分析,一是“网络暴力场”的酝酿形成具有即时性、匿名性和跨平台扩散性等特征,分散在各处的施暴者通过使用“小号”反复作案、封禁后快速换号等手段规避追责,被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二是目前法律对网暴的惩治刑事责任追究率低,侮辱、诽谤罪多为自诉,仅少数案件能够转为公诉。三是炒作逻辑客观上纵容了暴力滋生,存在强行添加感情成分以迎合粉丝等为攫取流量刻意营销的做法,部分营销团队利用网暴制造话题,放大了负面乃至违法信息大量传播。
明星艺人、网红作为公众人物,被网友或粉丝八卦私生活并加以点评,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对于公众人物是否遭受“网暴”,该如何界定?
就此话题,在接受法治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表示,与普通大众相比,公众人物常年处于高度关注之下,因此构成网暴的门槛会更高一点。对公众人物而言,哪些行为可以明确界定为“网暴”?亟需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以区分网暴和正常发表意见,并进行及时制止。
“明星艺人因公众人物属性,通常具有对公众评价的容忍义务,但这种义务并非没有边界。法律需要不断平衡舆论监督与人格权保护尺度,当网暴行为明显超出合理界限时,法律绝不姑息。”马丽红说。
专家建议:规制网暴乱象需压实平台“守门人”责任
近年来,我国网络暴力治理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8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出台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正式实施。这也是我国首部反网络暴力专门部门规章。
刘晓春认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列举了很多务实措施,但是治理网暴关键还是在于平台,平台应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建立网暴信息预警模型。普通大众遭受网暴可能是比较偶然性的事件,而对于明星艺人而言,恶评可能常年都有,平台需建立不同标准的风险板块,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拦截,向受害人发送提示。另外,针对明星艺人遭受网暴,背后存在一些黑灰产运营水军账号的可能性比较大,平台应加强监管,快速识别水军账号,进行重点打击和处置。
图片源自公开报道有媒体指出,一些社交平台通过算法推荐CP相关内容、开设CP超话等方式,刻意制造话题热度,纵容隐私泄露、恶意P图、散布谣言等行为的滋生。
对此,王立梅表示,规制网络暴力乱象需构建立体治理体系,让法律长出牙齿、平台扛起责任、公众回归理性,破解“虚拟情感现实化”的认知扭曲。需要压实平台“守门人”责任,进一步健全实名制溯源等管理机制,充实攻击性言论实时限流等技术手段,探索“CP超话分级管理”等生态设置,对虚构情感关系标注警示信息。同时强化社会共治和价值观引导,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等方式抵制资本过度消费所谓CP经济,同时鼓励艺人通过法律声明划清创作与生活的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丽电影宣传的多场路演活动中,有不少未成年人粉丝到场。马丽在现场互动中,还特意叮嘱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不要翘课不要花钱买礼物。有个小学生粉丝见到马丽感动的哭了,拿出练习册求签名。还有一位小粉丝给马丽送来了哈尔滨红肠......
图片源自公开报道当下,未成年人追星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受网络负面情绪所影响。网暴不仅破坏网络空间生态、助长社会不良风气,还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粉丝的身心健康。
对此,马丽红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平台也应设置必要的管理手段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规制,避免未成年人陷入网暴漩涡。
“特别是像‘饭圈’‘CP粉’,如果网上纵容这种针对明星艺人的隐私或私生活的网暴,甚至是涉及其家人的行为泛滥,实际上对未成年人是非常不好的引导和示范。”刘晓春说。(文 | 王佳茹)
声明|封面图为电影《抓娃娃》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