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六项重点工作。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要点如下:
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自觉对标对表,合理确定各领域目标任务,充分体现党中央战略意图。要深入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为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2、听取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汇报。
会议指出,要支持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在发展服务贸易、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差异化探索,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要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稳步推动成熟自贸试验区提升能级。
3、研究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 。
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堵点卡点问题。
要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4、审议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要在确保数据安全基础上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要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推动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更好赋能社会治理和繁荣产业生态,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5、研究《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2025-2035年)》。
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强化部门和地方协调联动,加强重要装备和关键技术创新,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监管救助工程项目,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6、部署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指出,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尤其是要在“防”上下更大力气,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本次会议提出的审议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引发关注。作为建设数字政府、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一环,《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政务数据共享的相关内容,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数字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政务数据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生产要素。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部门分割、标准不一等问题,政务系统间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制约了政府服务效率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平衡发展与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相关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2016年,国务院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旨在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提出国家制定政务数据开放目录,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利用,也为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然而,尽管推进政务数据共享的意义和迫切性已有共识,但实践中政务数据共享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孤岛遍布、鸿沟深陷”成为政务数据碎片化、共享成效不佳的典型表征;在数据共享的具体推进中,跨机构、跨部门之间“不愿共享、不会共享、不便共享、不敢共享”并不鲜见;一些机构游走在合规边缘上的实践,也让数据共享面临更大争议。
本次会议再提政务数据共享,需在几个方面发力、落实。
首先,筑牢安全防线。在数据共享的法治思维里,政务数据的公共性与个人信息的隐私性,在“充分共享”和“有效保护”之间亟待平衡。而安全是数据共享、数据利用的前提。政务数据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其敏感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可能导致客户遭受财产损失、身份被盗用等严重后果,也极大损害政府公信力。可以说,一些地方存在不敢分享的最大顾虑就是担心数据安全。对此,既要通过法律手段明红线,更要有技术手段和操作细节来保障落地,在确保数据安全基础上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
其次,明晰实践标准。近年来,围绕数据共享和合规利用也出台了不少文件,但在实践中不少机构反映,由于相关文件的表述较为模糊,不同机构对其的理解和执行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让一些机构或心存顾虑而畏首畏尾,或因理解偏差而导致合规风险。因此,必须在跨部门、跨领域的充分沟通基础上,出台可执行的配套细则,让数据共享做到真正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再次,构建数据标准体系。本次会议提出,要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推动数据资源融合应用。在实践中,遇到的一大挑战是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的共享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数据的采集、存储、整合、对接、传输、共享、开放、应用和安全等也缺乏统一规范。换言之,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在不同地区、层级的基本要素不完全统一,数据不具备可对比、可共享的价值,关键字段存在差异也导致信息搜索、应用的困难。当前,亟待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制定和发布,来推动一体化建设。
当然,政务数据共享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治理变革。未来,唯有以安全为盾、以标准为剑,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技术赋能,才能真正打破“信息孤岛”的桎梏,让政务数据在合规、有序的轨道上自由流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