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时财经)
记者:张丽敏
编辑:周雪松
制图:乔寒云
说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个普遍规律,但发生在家电圈的这场合作还是让业内人惊呼了:“可以说是中国家电产业市场化40多年以来,第一次战略合作的案例。”
来自媒体报道,5月7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与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对于两家的合作,让业内人之所以感到意外,和两家的营收能力不无关系。相关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美的实现营业收入1278.39亿元,海信则包括了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乾照光电、科林电气等上市公司,光海信家电一家一季度的营收就为收入248.38亿元。
“友商变盟友”,两大巨头合作到底为哪般?
01 当前环境联合更有利?
对于两家的合作缘由,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了海信集团,并未得到回复。
但通常情况下,两家企业选择合作和所处的发展环境有着不小的关系。
众所周知,从去年开始,“国补”政策刺激下,家业也迎来了强助力,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前四天,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356万台,带动销售119亿元;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242万件,带动销售64亿元。
也就是说,目前家电业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这在这两家的企业的利润率上也可以看出,2025年一季度,美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22亿元同比大增38.02%,海信家电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14.89%。
这种情况下选择合作,到底是何原因?
北京工商大学新商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周清杰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美的和海信两巨头的合作属于战略联盟,不能排除有资本上的合作,也可能最后走向分手,但竞合企业走向合作也不是不能发生。
“市场占有率到70%以上,就算是寡头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面竞争很容易两败俱伤,实际上合作是最优解,这也许是二者合作的缘由之一。”他说,尤其是现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合作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那么,二者将在哪些方面合作?从公开的资料可以知道,双方将围绕AI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另外,双方还将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坚,探索工艺创新,推动跨界工艺融合与人才联合培养。
“美的和海信合作更多不是在市场层面的家电业务上,而是在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智慧物流等环节和领域,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家电圈行业分析师许意强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基于企业基础的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二是基于全球经济动荡之下的海外市场竞争,从工厂产能、基地协同、端到端能力的打造。如此可以形成较为明显的优势互补、能力协同和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他认为,从大家电角度看,在“国补”政策之下,两家企业合作优势更为明显,包括品牌、产品、渠道等资源,会加速产业洗牌,抢夺更多中小企业的市场,实现“强者恒强”。
但也有业内人士猜测,今年小家电的市场营收不如预期,目前“国补”政策持续的时间未定,或许两家企业合作是提前布局,预防和小家电一样遇冷。
不过,不管合作究竟出于何种目的,强者之间的合作总是值得期待。
02 哪个领域会最先有进展?
美的、海信合作内容很多,到底哪一方面最有可能率先有新进展也引发业内的热议。
是机器人吗?毕竟当前这是风口行业,且是成为全球先进制造的必要支撑。
相关报道也显示,美的集团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已正式进入湖北荆州洗衣机工厂,用于设备巡检、零部件检测和简单装配等场景,预计今年下半年美的集团的人形机器人将陆续进入线下门店,用于商业导览、咖啡制作等场景。
还是智慧物流?业内人士提出,站在海信家电的角度看,目前家电行业的竞争加剧、价格战更加激烈,除了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还要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反观美的集团和安得智联“统仓统配”的模式,是行业的发展方向,即零售商卖货之后,商品由厂家的仓库直接配送到用户家里,减少零售商的仓储、物流费用,实现“用户直达”,使整个供应链降本增效,两家企业在此方面合作存在一定空间。
“两家企业合作最终的目的大概是三点:资源的共享、业务的互补、资本的合作,最终可能从竞争走向竞合的道路。”许意强指出,以此来看,最有可能率先有实质合作的可能是两个方面:其一,进行家电的全球化拓展、扩张和布局,海信、美的都在加速国际化拓展,合作出海更有把握;其二,第二赛道的商用业务发展合作的拓展,像机器人自动化、新能源、智慧医疗、楼宇科技等,美的和海信各有千秋,可以互补。
而周清杰则表示,强强合作,最先集中优势资源的应该是难点上,比如,一些家电还需要进口元器件,当前全球合作受到多重因素的冲击,越快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越有利,但是往往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很容易,那么两个大企业合作就会更容易一些。
“科研需要的技术人才、研究储备,这两家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布局,那么合作之后,合力冲击肯定比一家难度要低。”周清杰指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也提出,跨界合作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家电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路径,同时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更节能的家居生态体验,进一步激发智能家电市场的增长潜力。
综合来看,尽管业内人对合作的细节各有各的猜想,但对合作的前景都给予看好,只是需要给予更多的时间来期待、观察“强强联合”最终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