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扩源、拓岗、盘活、提质、赋能”五个行动为抓手,盘活闲置资源招商、千方百计拓岗,推动资源变“车间”、产业进“车间”,全力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让老百姓出家门、进厂门,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图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沈菲 摄)由“零”到“整”,把更多服务力量投入进来
“以前就业大部分是我们一家单位主抓,现在搭建起了‘基层党组织+政府+企业+人才中介机构’的招聘用工和劳务协作平台,有了组织、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部门和我们一起齐抓共管,不管从工作协调和成效上都有了大转变。”峨山县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为做好群众就近就业工作,峨山县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贯穿到建设“家门口务工车间”全过程、各方面,建立组织部长牵头、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以会议调度、实地调研等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专班建起来了,如何发挥好作用是推进党建引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的关键步骤。“工作专班建立如同棋盘,各单位就像一颗颗棋子。行业职能部门实时在棋盘上行走、专班及时统筹调度协调、数据第一时间汇集运行,真正让专班这张“网”活起来、动起来,工作才能见成效。”峨山县委组织部部长任玮说。
自开展“家门口务工车间”工作以来,峨山县各行业部门积极发挥抓保障作用,着力在信息、要素保障上强化服务,围绕峨山绿色钢铁、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开展电工、叉车等培训28班次,培养专业技术能人1200余人,推动劳动力从“普工”向“技工”转变。同时,坚持以园区为主战场,以玉昆钢铁集团为“链主”、以活发智能、活发机械为“龙头”精准开展以商招商,引入达盛建材、棣华食品等7户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让更多的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由“静”到“动”,把更多闲置资产使用起来
在玉溪市智晖设施蓝莓特色产业园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盆栽蓝莓树已经挂果,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给村里来务工的群众进行摘果培训,确保工人尽快适应工作节奏。
图为蓝莓采摘(杨林弦子 摄)近年来,峨山县按照“摸清家底、招企扩容、盘活优化”思路,因地制宜盘活资源资产,在引进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打造就业帮扶新模式,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小街街道流转土地1000亩引进玉溪智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玉溪市智晖设施蓝莓特色产业园,累计吸纳就业7000余人次,发放群众工资120余万元。塔甸镇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适度合理流转和盘活2300亩土地,引进大杉农林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和卉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西村开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在嘿腻村建成鲜切花基地,全年用工2万人次,带动群众务工增收210余万元。化念镇结合产业基础、交通优势、企业需求,锁定招引目标企业落地建厂,引进玉溪杭氧气体有限公司、云南宏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吸纳附近群众就业近500人。岔河乡通过土地盘活、精准招商,成功引入云南滇一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岔河,企业自入驻以来,积极推进服装加工厂的建设工作,工程预计今年5月底完工。岔河乡党委书记王亮说:“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可创造约300个就业岗位,有助于地方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相融合相促进。”
由“出”到“回”,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结婚后,我老公在外务工,我一个人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照顾小孩和老人,比较忙,夫妻两地分居,矛盾也比较多。现在我和丈夫在家门口的大杉农林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基地一起上班,有一笔不错的收入。而且在这里打工离家近了,老公能帮我分担一些家务事,下班了还可以干农活增加收入。”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村民祝晓英说。
像祝晓英夫妇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为破解外出务工聚少离多、基层治理矛盾频发这一难题,峨山县坚持党建引领,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模式,因地制宜拓展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坚持发展产业稳定一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律律顺柑橘基地、云南太格果业有限公司“川津5号”早熟橘种植基地等农特项目,累计推动700余户农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人均年增收4万元;坚持深挖“家门口”就业资源,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一对一”稳岗补贴、技能补贴等优惠政策宣传6场次,累计为玉昆集团、活发铸造、太标集团等县内及周边劳动密集型企业输送劳动力3360余人,重点企业新增用工中峨山籍人员占三分之二以上;坚持零工市场解决一批,引进用人单位58家,开展专场招聘15场次,提供岗位3710个,利用新媒体“直播带岗”推送岗位1.34万个,吸引了不少群众返乡就业,让家门口的“小车间”成为推动“大民生”的重要平台。
在峨山,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初显成效,不仅激活了“沉睡”的资源,更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在家门口就业的新路子,实现产业与就业同频共振。(朱超)
编辑:郭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