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约4分钟
■ 贺宛男
五一长假后的第一周,A股市场4个交易日中有3天上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周涨幅分别为1.92%、2.29%和3.2%,仅科创50指数微跌0.6%。全市场5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4500家上涨,不足800家下跌。
需知,这是在外有美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内有上市公司业绩指标有所下降的背景下取得的。
数据显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净利润5.22万亿元,同比下降2.96%。据中金公司统计,剔除金融公司后,上市公司盈利下降14.2%。5400多家上市公司中,仅2194家上市公司盈利实现正增长,即有六成公司业绩不是下降就是亏损。
2025年一季报显示,A股上市公司业绩总体有所回升,共实现盈利1.49万亿元,同比增长 3.55%。但 5400 多家上市公司中,有近1400家出现亏损,亏损比例超过1/4。这也是除2020年外,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形。
面对内外压力,A股依然表现顽强,内在原因何在?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政策支持。两天前,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中国股市稳定健康发展。他强调,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
具体做法上,少发股多分红。2024财年,有3472家上市公司实现现金分红,合计金额达1.66万亿元,叠加前期中期分红共计2.3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沪深300股息率3.59%,均创历史新高。在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无风险收益走低之际,高股息股票成为稳健型投资人的一大选择。
另据统计,2024年共披露1470单回购计划,合计金额达2123亿元。相比之下,同期发行新股融资额为639亿元,仅相当于回购金额的1/3。
二是人民币对美元一路升值。4月8日,离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曾达1:7.42,创下近十几年新低,而五一假期期间,美元兑人民币达到1:7.20,近一个月上涨3%。近期也保持在7.24左右,表现相对平稳。这大大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的信心。
三是2024年报以及2025年一季报显露两大现象:计提资产减值和研发投入双增。这非常值得关注。
2024年非金融企业盈利降幅为什么达到两位数?计提资产减值和研发投入大增是两个重要原因。
2024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及信用减值合计增长超过15%。其中,房地产业和光伏产业是主要拖累项。
统计显示,A股房地产公司2024年合计亏损1634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多。其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和坏账准备增加)就达939亿元。
同样,光伏产业三大龙头企业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合计亏损240亿元。
隆基绿能2024年亏损86.17亿元。其中,计提减值87亿元。通威股份亏损70.38亿元。其中,计提减值10亿元。晶澳科技亏损46.56亿元。其中,计提减值33.29亿元。爱旭股份亏损53.19亿元。其中,计提减值27亿元。TCL中环亏损98.18亿元。其中,计提减值7.09亿元。东方日升亏损34.35亿元。其中,计提减值9.73亿元。
研发投入大增,则主要表现在科创板。2024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达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研发强度)为2.6%,较2023年提升0.1个百分点。
其中,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680.78亿元,同比增长6.4%,研发投入相当于净利润(475.23亿元)的4倍;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6%。
相比之下,科创板是盈利下降幅度最大的板块。2024年年报显示,降幅为40%;2025年一季报显示,降幅更达60%。业绩下降的背后,研发费用绝对是很大的一笔投入。
来看看几家龙头企业的2024年年报数据。
百济神州营收272亿元,净利-49.78亿元,研发投入141.4亿元,研发强度51.84%。中芯国际营收577.95亿元,净利37亿元,研发投入54.47亿元,研发强度9.42%。海光信息营收91.62亿元,净利19.3亿元,研发投入29.1亿元,研发强度37.61%。百利天恒营收71.37亿元,盈利37.08亿元,研发投入24.78亿元,研发强度34.7%。
像百利天恒这样的企业,盈利能从前两年亏损2.82亿元和7.80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37亿元,就是靠着30%至40%的研发强度。科创板企业就是要不断研发不断创新,才能诞生优秀的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