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肥乡区辛安镇镇范庄村曾经是个环境脏乱、产业薄弱的普通村庄,如今却以“画家村”的美誉吸引着八方来客。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从污水横流的“问题坑塘”到碧波荡漾的荷花公园,从默默无闻的普通村落到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的文旅打卡地,范庄村正以生态蝶变和文化赋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该村以党支部为坚实的战斗堡垒,构建起“总网格长——网格长——网格员”三级精细化管理体系,将全村科学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均由党员、积极分子和志愿者担任网格员,实现村务管理全方位、无死角覆盖。在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村支书张绍龙带领党员志愿者组建“田保姆”服务队,义务帮助外出务工家庭和弱势群体抢收小麦、晾晒粮食,及时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燃眉之急。据统计,“田保姆”服务队累计解决各类农业生产问题达200余件。党员们化身专业的田间管家,悉心指导并全力推动菊花、林果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特色产业亩均收入成功突破8000元,为村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范庄村曾经饱受坑塘问题困扰,垃圾堆积如山,还存在溺水隐患。为解决这一难题,该村借鉴肥乡区推行的“坑长制”,由村支书担任村级总坑长。同时,引入中国电信数字乡村平台,安装天翼云眼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的AI识别技术和远程喊话功能,实时对坑塘情况进行预警,实现了“人防+技防”相结合。村民发现环境问题,即可随时通过“垃圾随手拍”小程序上报,志愿者队伍会迅速响应并进行整改,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闭环管理机制。如今,曾经的“问题坑塘”已焕然一新,水质清澈见底,周边还被巧妙地改造为荷花池和休闲公园,成为村民休闲赏景的理想去处。
近年来,该村统一规划民居风貌,在街道两侧广泛种植各类绿树花卉,累计硬化路面达7公里,成功打造出“一街一景”的优美田园景观。为彻底解决卫生黑点问题,范庄村借鉴外地“疏堵结合”的先进经验,对违建棚屋等进行联合集中整治,拆除大量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同时,持续加强对村民的环保教育,不断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使爱护环境逐渐成为村民行为习惯。
作为河北省美丽乡村,范庄村深入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潜力。村里积极邀请近百名艺术家入驻,将村内危旧农房精心改造为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画家小院”,并在墙体上绘制大量融入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的精美彩绘,形成“一步一画”的视觉艺术盛宴。艺术家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不仅开设书画培训、陶艺工坊等艺术教学与体验场所,还带动装裱、展览、文创等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据统计,村民通过参与相关产业,年均增收2万余元。书画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显著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随着“画家村”的名气日益增大,书画产业逐渐成为范庄村的一张闪亮名片。村里积极举办各类书画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众多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慕名前来。为进一步推动书画产业高质量发展,村里规划建设了书画交易中心,为艺术家和商家搭建起一个高效便捷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不断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范庄村的书画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此外,该村高度重视本地书画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名家指导等方式,为书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书画产业的繁荣,不仅带动装裱、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还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有效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通讯员 张存良 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