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我将继续立足本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泥土里的经验转化为撰写提案的养分,写好委员作业,为农林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范国强委员(中)在实验室与学生一起观察泡桐转基因苗生长情况。
我从事林业研究有30多年了。我和团队长期致力于泡桐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了特性优良的四倍体泡桐新品种,解决了生产上“低干大冠”、丛枝病发生率高、自然接干率低等重大问题,并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在全国新栽泡桐中有70%是四倍体泡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泡桐力量。
在河南兰考,有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1963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焦裕禄亲手种下泡桐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
如今,全国的泡桐数量已近10亿株,成为我国平原绿化和速生用材林的第二大树种。泡桐宽大的树冠可以提供凉爽的树荫,耐火、防潮,不翘不裂的材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特别是受到日本、东南亚等进口国的欢迎。泡桐还是能“唱歌”的树,用其制作的古筝声音悠扬悦耳,独有韵味。兰考人把泡桐制成板材、家具、乐器,远销海内外。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的履职重心也一直放在农林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到多地农村考察林业生态情况,最大的感受是造林要因地制宜,才能平衡好环境效益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国家相关政策也才能更好地落地。为此,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我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林业生态环境的提案》。
我在提案中建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宜林(草)则林(草)、宜耕则耕,实现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生态监测与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伐、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快林木育种步伐,培育出速生、丰产、优质、高效、抗逆适合农林复合经营的林(果)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生态保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真办理提案,对每条建议都逐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回复,表示将配合自然资源部统筹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优化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配置,逐步引导在陡坡山地上种植果树、林木,在平原种植粮、棉、油、糖、菜等作物,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加强经济林等各类良种基地建设,强化林草品种审定工作,助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提供种苗保障等。
一纸提案办复证书,既是激励也是鞭策。听群众心声,替群众发声,只有多走、多看、多听、多想,才能提交高质量提案。我将继续立足本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泥土里的经验转化为撰写提案的养分,写好委员作业,为农林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
作者:范国强
文字编辑:罗韦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