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5月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2025年北京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强调,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合理控制增量、优化调整存量、着力提高质量,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更高水平住有所居。
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计划提出,2025年安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240—300公顷,优先在轨道站点周边等设施较为完备地区开发建设,打造职住商活力中心。统筹安排各类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475公顷。
优化住房用地供应,坚持以需定供的同时,计划明确加快“好房子”建设,开展平原新城新建高品质住宅试点和中心城区既有住区可持续更新改造试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品质建设、高质量改造、高效能运维、高标准服务,以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好房子”为基础,推动首都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
此外计划强调,通过新建、改建、转化等方式,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间)。抓好面向大学毕业生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运行保障人员保障性租赁住房专项配租工作,实现“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元化住房供给。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5万套筹集目标与8万套竣工量的组合设计,既保证增量供给的可持续性,又通过存量资产盘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这种“双轮驱动”策略,相较于单一建设模式,能更灵活地应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此外,“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元化住房供给模式,突破了传统保障房“大水漫灌”的局限,实现了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北京将增加“电话贷款,服务直达”服务模式,打造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体系,助力缴存职工安居。加大购买绿色建筑和多子女家庭购房贷款支持力度,做好人才住房保障服务。
启动2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造任务
计划强调,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完善分类实施机制,健全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退租机制,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市基础设施等各类更新改造。
具体来看,2025年北京将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在尊重居民意见基础上“愿改尽改”“能改尽改”,同步推进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完成老楼加装电梯600部,用好加梯地图,推进应加尽加快加。
此外,北京将制定住宅老旧电梯更新计划,结合实际优化更新流程,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扎实推进项目实施。推动危旧楼房改造(简易楼腾退),启动20万平方米改造(腾退)任务。
计划提出,健全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研究修订物业服务标准,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化水平。推动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覆盖300个老旧小区。持续每季度对物业管理类诉求前100名的小区开展专项治理。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表示,北京危旧楼房改造工作已形成常态化推进机制,历年部署均聚焦老旧小区功能提升,通过加装电梯、地面整治、保温层增设及管线更新等措施改善居住品质。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计划启动的2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造(含简易楼腾退)有望突破既有框架,其中原拆原建模式具备价值重构潜力。
郭毅认为,该模式通过拆除重建实现建筑面积扩容及使用率提升,同步引入现代建筑标准优化户型设计,并配套增设停车位及公共空间,推动资产属性从“房改房”向“商品房”转变。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