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思商业案例
5月7日,吉利汽车向旗下极氪汽车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计划以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约合人民币18.58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约合人民币185.52元)的价格,收购所有已发行及流通在外的极氪股份及ADS。
这笔交易倘若完成,意味着刚在去年5月10日才登陆美股尚不满一年的极氪汽车,继年初正式完成合并领克的大动作后,短短三个月又将再度摇身一变,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
按照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回应,此举是落实去年9月吉利对外发布的《台州宣言》的重要举措,旨在「回归一个吉利」。
回归一个吉利,这是外界很容易理解的;外界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要这么急。
倘若再结合更早时候几何品牌并入银河旗下,短短一年时间里,吉利高层几番密集的战略调整举措,对于一家拥有国际国内十几个汽车品牌与实体,在眼下新能源市场格局、中国汽车业乃至世界汽车业都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巨无霸车企,从里到外来了个判若两人,从战略到战术统统换了个遍,无异于「航母漂移」般的极限大掉头,对于吉利这个级别的企业,是极为反常的事情。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一系列非常举措只能说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自身的黯淡前景令见惯了大风浪的李书福产生了深刻的焦虑,在他眼中,现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究竟是什么,让李书福如此不安?
又是什么,促使吉利非要选这么个不早不晚的时间点私有化极氪?
把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吉利的种种仔细罗列一遍,我发现似乎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小米SU7与雷军」的影子。
雷军,貌似才是促使吉利如此急吼吼地私有化极氪的重要推手。
01 多生孩子好打架
2024年5月10日,极氪汽车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年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汽车公司,也是继蔚来、小鹏、理想、路特斯之后的第五家在美上市中国新能源车企。
自打极氪2021年3月独立运营以来,极氪就一直在寻求上市,曾先后于2022年12月、2023年11月两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但都未能如愿。
应当说,虽然是一而再再而三才最终于第三次顺利登陆美股,但依然以从品牌发布到上市只用了37个月,成为「最快IPO造车新势力」的极氪,对于去年的吉利而言,依旧要算是得偿所望。
快速过一下「极氪」的履历:作为前「领克新能源电动车事业部」,凭借一款「领克ZERO」概念车而量产的「极氪001」,精准切中「30万级别纯电猎装车」这一空白市场并快速崛起,在2021年一炮打响,很快在吉利的统筹下从老东家领克独立出来,2022年更是创造了单季度交付量超6000、全年交付破7万、位列2022年30万以上中国纯电车型销量第一。
乘胜追击的极氪在谋求上市的同时,也加紧拓展自己的产品系列,「极氪009」,「极氪X」,「极氪007」,「极氪MIX」,一众跟「极氪001」一样小众但有精准切入点的车型问世,汇聚成了如今的「极氪」。
极氪的问题我们放在后面再展开,今天聊的是战略,我们首先要弄懂吉利这里所用的战略。
从领克到极氪001再到整个极氪家族,这是一套已经试过无数遍的成熟打法,也是以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过去最为常用的一种战略,奇瑞老大尹同跃把这种战略形象概括为叫「多生孩子好打架」。
通俗点说就是,车企在指定车型战略时,会制定多组不同的可能性,并围绕它们去发布许多看上去不同但也普遍会同质化的车型,然后一旦发现哪个品牌哪款车获得了市场认可,再重金投入,将它推称自己的主打车。只要有一款能成功,这个阶段整个投入就能回本甚至盈利。以吉利为例,极氪是这么从领克脱胎而来的;以长城为例,坦克是这么从魏牌脱胎而来的;以奇瑞为例,捷途是这么从瑞虎脱胎而来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种战略讲好听点是鸡蛋不放一个篮子,说不好听就是在盲目押宝。大家都说不好什么车会火,也懒得猜。雷军就曾公开表达过,他无法理解车企推如此多同质化车型是为什么:「哪里是在做产品,完全就是在靠蒙」。
说回2024年5月极氪上市,极氪品牌的成功上市,可以看作是吉利「多生孩子好打架」战略的又一次胜利,正常来说,等到极氪股价稳定下来,并持续向好,那就将是吉利的又一个制高点。
但是,吉利很快就发现,这次,和以往有些不一样。
彼时极氪的上市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极氪年营收分别是65.28亿元、319亿元、516.7亿元。三年对应的车销量分别为5568辆、7.19万辆、11.9万辆,毛利为10.38亿元、24.72亿元、68.5亿元,毛利率为1.8%、4.7%和15%。
连续3年稳中有升,一年比一年好,尤其是第三年15%毛利率,这得益于母公司吉利的供应链和工厂支持以及SEA浩瀚架构的100%划归极氪,它不仅是一份相比其他新能源都无比亮眼的成绩,更让外界看到了吉利已然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押在了极氪身上的决心,这是极氪能最终登陆美股的核心因素。
但其实,这个决心也没有那么决,因为吉利除了极氪这个项目,同期启动的新能源子品牌、直接隶属吉利旗下的「银河」,以及成功孵化出「极氪」的「领克」,一看极氪这套连招好使,也立马拿出各自的纯电车型,它们采用的是与极氪如出一辙的技术研发与营销模式,有些产品甚至已经与「极氪」内部形成了竞争关系,这令「极氪」又始终充满了一层不确定。
多生孩子好打架,这个打架到底指的是一致对外,还是先打一轮内部淘汰赛?
更何况,外面的对手就是那么好打的吗?
02 昏招频出
2024年5月10日,极氪上市的这个节点,惨烈的新能源大战也正式拉开帷幕。标志性事件则不是极氪在此时选择上市,而是最后一位决赛圈选手小米,携SU7正式参战,且一炮而红。
以「招牌」为参考标准的话,极氪001与小米SU7、小鹏MONA M03、甚至特斯拉Model 3所承载的使命都是一致的,它们就是各自品牌的命根子,甚至它们的销量好坏直接关乎各自品牌乃至公司的生死存亡。
极氪本来依仗001主销日子过得好好的,按部就班逐步扩大战果,却在上市后的这个节点,迎来了小米这位宿命之敌——本指望狙击小米SU7的新车「极氪007」直接被干哑火了,就连「极氪001」原本看上去还算稳固的目标客户市场也遭到了严峻威胁。
而在这种重压之下,极氪自己也开始犯错。
2024年8月,极氪发布了「2025款极氪001」,换一般车型开改款发布会再正常不过,但须知,极氪在2024年2月才刚刚发布了「2024款极氪001」,在那个节点,用户竟然可以同时买到2023、2024、2025三代极氪001,网友调侃「极氪一年磨三剑」。
更关键的是,新款001在维持原价的情况下,采用了新的智驾软硬件并升级了座舱,将2024款使用的Mobileye芯片更换为英伟达双OrinX芯片,算力得到提升,这让刚买了半年的24款001车主们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刺。
明眼人都知道,极氪的小算盘是打给潜在客户的,不得已背刺老客户,原因无非是小米SU7为首的竞争对手实在太强悍。可令极氪百密一疏的是,潜在客户经这么一闹反而更不敢轻易上车了:万一我刚买了你又立马给我发布个26款怎么办?
自新款极氪001发布,销量不仅没有取得极氪预想中的突破,反而持续下跌,2025年3月月销量仅有2976辆。反观当月的小米SU7,销量则是29000辆,已是10倍的差距。
而就在2025款极氪001上市前的2024年6月,极氪001当月还卖了14383辆迎来历史最高销量,小米则是10000辆。
001的好牌,肉眼可见被极氪越打越烂。
更关键的是这个档口,极氪其他的车型始终没有能再站出来,帮极氪稳住局面:从年初北京车展开始就赚足了眼球的宝宝巴士「极氪MIX」,始终只能赚到眼球而不能转化出与眼球等量的销量;越造越向上甚至已经光辉版的「极氪009」已经足够努力但你也不能指望它成为爆款;连自家销售都直呼看不懂的「极氪X」越卖越小众;还有一头扎进堪称新能源最惨烈B级SUV战场的「极氪7X」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越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极氪007」居然还想着搞个GT瓦罐和自家001打配合……整个2024,原本自以为看起来车型矩阵极富章法和冲击力的极氪,此刻在外人看起来更像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
丧失公信+外部冲击+自乱阵脚,极氪自打2024年5月上市后,可以说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自从5月上市后,极氪股价开盘26美元/股开始一路下跌,到8月已经俯冲到了最低点13美元/股,直接遭遇腰斩。
此后极氪花了半年时间,一直到今年初才又把市值拉回到发行价。这阶段做出主要贡献的,当然是曾经的「母体」领克被并入了极氪。
这也就意味着,已经上市且拿走了吉利包含SEA浩瀚架构在内大块新能源优质资产轻装上阵的极氪,始终都需要靠吉利持续输血才能堪堪稳住局面而已。
这局面,换你是李书福,你怕不怕?
对于吉利而言,虽说已经独立的极氪遭遇腰斩对自己的基本盘还不会伤筋动骨,可作为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未来最大的依仗,把仗打成这个德性,这接下来的仗又该怎么打?尤其是如今还没发布,但已经有无数人翘首以待的小米YU7,以眼下极氪的情况,那个波次的进攻,基本是没法扛住的。如此优质的极氪都不行,难不成真指望银河这个备胎吗?
很大概率,吉利高层至晚到2024年8月,终于认识到了,极氪的问题,乃至吉利的问题,不是战术或战役的问题,而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危机。
这才有了《台州宣言》。
03 不能再靠蒙
《台州宣言》,本质上就是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被迫对过往「多生孩子好打架」战略的彻底抛弃,从战略层面发起的彻底革新。
《台州宣言》全文不长,抛除冗余,最关键的实质板块就是「战略整合」部分,「全面梳理吉利各业务板块,厘清业务定位,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它直指传统车企过往战略的最大弊病,同质化问题所带来的内耗、分散出击而导致关键时刻没有人站得住、顶得住。
在过往四平八稳、一团和气得浪漫时代,这样的求稳战略是不至于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最优选,但是在已经刺刀见红你死我活的新能源决战阶段,这样的幻想已不切实际。
极氪因为一款001销量不振就会日渐掉队、小鹏因为一款MONA M03就能起死回生、小米因为一款SU7就能毕其功于一役,都是最好的证明。
时代已经变了。
我的判断是,这场革新如果没有小米SU7,如果没有雷军,或许依旧不会到来。从雷军的一句「完全就是在靠蒙」,属于直接把传统车企的老底给掀了。
所以,从《台州宣言》的那一刻起,吉利就已经不准备再靠蒙了。它想率先破局,而不是固执等死。
先从解决内耗问题开始:2024年10月,几何并入银河,紧接着11月宣布领克以被收购形式并入极氪,前者虽然相比后者没有那么轰动,但它的目的指向性显然更清晰,吉利要换个方式拥抱新能源;而领克并入极氪,除了前面已经分析过的,于股市而言帮助极氪止住颓势,马后炮一点来看,那个时候吉利恐怕就已经做好了让极氪、领克统统回归吉利体系的准备。
分散没好处是一定的,与其让它吸着自己血在外面不知所谓地乱飘,让它重新做回自己的先锋大将无疑是最优解。至于有人在担心的,吉利、极氪、领克合并后的运行问题,这反而是最不该担心的问题,同阵营下最头疼的同质化问题都要解决了,更何况本就是一套体系。
最后,开个脑洞。
为什么,李书福要选择这么一个时间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这个决定?
要知道,伴随着吉利这一公告,极氪股价盘前大涨10%,而作为65.7%控股股东的吉利要为收购市面上剩余34.3%股本这一行为而花费大约22.37亿美元,这份报价较极氪ADS在纽交所最后一个交易日(2025年5月6日)的收盘价溢价约13.6%,较过去30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这显然不是一个优质的资本解决方案。而且,也才上市不到一年,为什么不再等等,慢慢完成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藏在小米身上。
自打进入2025年,小米就是一众新能源玩家里最靓的仔,可以说是一骑绝尘鹤立鸡群,SU7月销量逼近3万台,五十万的untla一发布也是无数人热捧,甚至还没发布的YU7,仅凭几段路试视频,已经让无数人翘首以盼,肉眼可见就是下一个当红炸子鸡,这样的趋势下,沉寂多年的小米股价,也迎来了一波从去年的21块/股到今年57块/股的翻倍上涨,简直是资本、舆论、老百姓们的集体狂欢,这是整个中国经济都许久未见的高潮。
倘若在这股热潮趋势下,我认为吉利打死也不会私有化极氪,起码是没有任何意义。
但,从4月开始,小米从那起燃烧伤亡事故开始热度大减,黑天鹅大降温,以及后续发酵的智驾过度吹嘘营销、对untla因噎废食般的限速决策等,让小米再度争议四起,连带着本来烘托好的年度主角YU7都不得不暂避锋芒。
最大竞争对手这一退让空当的出现,或许是促使吉利选择抓紧时间再进一步的最主要原因。
但可以确定的是,当确定吉利此次战略变革的确有效后,其他的传统车企也一定会大举跟进,大家一同等的,无非就是吉利或者说极氪接下来的动作了。
是环环相扣,是时不我待,是最强的对手逼出更强的自己。
参考
[1]颐圣.极氪汽车将从美股退市,李书福回应.车东西.2025
[2]周姝祺.近五年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合并,合二为一的极氪领克怎么运营?.界面新闻.2025
[3]曹杨.极氪需要复制下一个「001」.凤凰网科技.2024
[4]蒋韬.“背刺”老车主,极氪错了吗?.有驾.2024
[5]石昕羽.极氪“俯身”上市.光子星球.2024
[6]高凌朗.小米砍了极氪一刀.蔚然先声.2024
[7]中国质量新闻网.吉利发布《台州宣言》五大举措推动企业战略.百家号.2024
[8]极氪001年销量数据.车主指南.2025
[9]极氪股价、小米股价等.百度股市通.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