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5月8日,南京一中举行“南浦星”命名仪式。被命名的“南浦星”为一颗永久编号为530768的小行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向学校颁发“南浦星”命名公报、命名证书。“南浦星”中的“南”取自南京一中南校区所在地中山南路301号,“浦”则来自南京一中北校区所在地浦云路64号。
颁授命名证书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据赵海斌介绍,南浦星的轨道偏心率为0.253,轨道倾角为6.734度,轨道半长径为2.301天文单位,这就是说,南浦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33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49年。南浦星在轨道上以每日164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每秒19.0公里的速度在绕日运行,由于距地球有数亿公里,因此从地面上看上去,南浦星在星空中显现出缓慢地移动。南浦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达5.81亿公里,最近时只有1.08亿公里。
命名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常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学校送上祝福。命名仪式结束后,南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南京一中1999届校友黎健为崇文学子带来一场题为《流浪行星入侵太阳系》的讲座。
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居艳表示,“南浦星”的成功命名,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于南京一中办学发展成就,特别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这颗编号为530768的独属于南京一中的小行星将永远提醒我们,教育既要脚踏实地深耕杏坛,更要仰望星空胸怀宇宙。
20世纪,在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的指导下,南京一中修建了全国最早的中学气象站。1985年,学校修建全国第一个中学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原台长张钰哲为天文台所在的教学楼亲笔题写楼名“望星楼”,希望崇文学子能够在格物致知中叩问苍穹。
建校以来,南京一中培养了一大批在文化、教科、艺体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新时代以来,南京一中聚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形成以丘成桐少年班、江苏少年工程院、院士1课堂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课程矩阵,学校也是南京市首家开展“一校两址”办学的中学。宇宙苍穹中,除了“南浦星”,还有“家祥星”“刘林星”“饶子和星”三颗南京一中校友小行星闪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