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5月8日,走进兴安盟扎赉特旗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宽敞明亮,各功能区划分明确。该中心采用“常驻+轮驻+随驻”模式,整合公、检、法、司、农牧、人社等11个常驻部门、10个轮驻单位及3个调解组织,统筹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功能。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扎赉特旗综治中心副主任吴珉介绍,中心还开发了“矛盾纠纷线上受理”微信小程序,并将12368、12309、12348、12338公共服务热线和110非警务警情等接入旗综治中心,“一案一码”全程可追溯,将服务推送到群众“指尖”。
扎旗综治中心立案服务区民商事立案窗口。(资料图)兴安盟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主引擎”与“强抓手”,搭建起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进“一扇门”、解“万千愁”的治理效能。
日前,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一场因草牧场边界引发的纠纷导致三方发生矛盾。镇综治中心接到调解申请后,迅速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局展开调解,但因当事人情绪激动被迫“中场叫停”。科右中旗综治中心随即协调“全国模范调解员”白建立赶赴现场,通过7个小时的耐心劝解和细致疏导,成功化解了矛盾。
乌兰浩特市综治中心。(资料图)现如今,“产生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找个说法’”的理念已成为兴安盟老百姓的共识。兴安盟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立足盟赋能指挥、旗整合资源“一站式”化解、乡联动处置、村前端排查职能定位,聚力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纵向贯通,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有效落实。
目前,兴安盟各级综治中心正朝着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推进,已建成并实体化运行盟级综治中心1个、旗县级综治中心3个、乡镇级综治中心82个。今年以来,全盟共接待来访群众5758批、7043人次,登记矛盾纠纷9630件,均由旗、乡两级负责化解,已化解矛盾纠纷9244件,化解率96%以上。
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人民调解卷宗。(资料图)不久前,突泉县利民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智力残疾居民涂某突发应激行为致邻居侯某心脏病发作。
社区调解团队立即兵分两路:一组护送侯某就医治疗;另一由社区干部、乡贤代表组成的小组先安抚双方家属情绪,再以“背对背”沟通方式厘清医疗费承担与监护责任两大症结。最终,涂某父亲承诺加强监护并承担全部医疗费用,侯某家属给予谅解。
为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兴安盟在健全“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治理机制基础上,以前端排查、优先化解、一线稳控为重点探索建立“网格员”基层微治理工作制度,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
探索建立“网格员”基层微治理工作制度。(资料图)“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这么尽心尽力,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日前,乌兰浩特市天骄街道红星社区居民卢秋玲将一面锦旗送到天骄街道综治中心。
半个月前,社区网格员排查时,发现74岁居民卢秋玲因原单位欠缴医保导致就医困难。街道综治中心收到上报信息后,联系医保局、工信局等多个部门,推动医保补缴流程落地,同步安抚其他同类退休人员情绪。最终,包括卢秋玲在内的80名退休人员医疗费用问题得以解决。
“我们以‘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为目标,在精细划分28个大网格、482个居民自治网格的基础上,建立了12个网格‘义管员’联防联控工作站。整合党建指导员、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红城义警、物业人员、民兵等力量,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固防线。”天骄街道党工委书记、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裴盈梅介绍道。
扎赉特旗法律援助中心。(资料图)扎赉特旗探索实施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精准排、联动调、例会商”的“四排两调一例会”工作法;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提出“以党建为核心,推动治理平台集成化、治理队伍多元化、治理机制精细化”的“一核三化”工作法;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微治理“铁三角”治理架构……随着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兴安盟各地的探索实践正转化为制度建设。从单一力量到多元化解,从末端治理到源头管控,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兴安盟串联起基层治理的“法治链”,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了鲜活的“兴安注解”。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高敏娜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王越
新闻编辑: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