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众多学生在社交平台上热议起了各自的毕业论文,而今年有些不一样,关于论文AI率亮红灯的讨论在社交平台上格外突出,部分网友反馈自己学校新增了论文AI率要求,这给不少人整破防了,“纯手打的最后检测出来100%AI生成,难道我是人机吗?”
《荷塘月色》《滕王阁序》AI率超标
AI率检测平台靠谱吗?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为了降低AI率做出的甚至可以说有些荒谬的“努力”,常用的“总分总”结构不要了,把简短句子改得佶屈聱牙,一通爆改后有人无奈吐槽:“改完后怀疑过不了导师那一关了。”“一个字一个字修改最后从逻辑严谨变成文盲写的,花了一百块确认自己是伪人了。”
此前,多所高校发文对毕业论文AI生成内容进行规范,比如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文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其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问题是目前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论文AI检测工具真的靠谱吗?除了知网、维普等大型学术网站推出AI检测服务外,还有非常多比较小的服务商提供更为廉价的AI检测服务,但很多时候给出的结果实在令人哭笑不得,根据小红书网友的截图,《荷塘月色》被上传至某平台检测后显示AI率62%,《滕王阁序》的AI率则有56%,不同平台给出的AI率检测结果也不一样,这个平台显示AI率很低,但换一个平台AI率飙升,即便是在同一个平台对同一内容多次检测也可能出现差异值较大的结果。“AI写作本来就是在模仿人类,现在变成要求人写作不要像AI了,真是倒反天罡。”
AI率检测催生几十元到百元的降AI率服务
网友质疑软广大多在贩卖焦虑
面对AI率检测有的人自己埋头修改,有的人则琢磨起“魔法对抗”干脆让AI工具给自己降AI率,还有的人从中挖到了商机。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讨论论文AI率的帖子评论区中都出现了相当多留言声称可以“提供人工降AI率”服务的个人或商家,这些人大多自我宣传为“985高校研究生在读”“绝对人工降率”“百分百降”,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个售卖降AI率服务的商家,该商家向记者展示了多个成功降AI率的案例,并保证“不满意可以随时返工修改”,不限学科,定价标准依修改总字数和降低幅度来定,价格范围从二三十元到百元不等。
除了在评论区里直接打广告,还有编故事植入软广的,帖子主题是分享自己降AI率的焦虑和成功降AI率的攻略,仔细一看原来卖某降AI率软件的,相较于所谓的“人工降”,这些降AI率软件的价格要低廉很多,以电商平台上在售的为例,基本价格在几块到十几块钱不等,消费者付款后自动发货,但输出的论文在质量上未必还能够得上合格线,有消费者留言:“效果一般,改得都不像个论文了。”五花八门的AI率检测、降低服务也让大学生本就不富裕的钱包更瘪了,“查AI就算了,还要花钱,现在查重一份钱,查AI一份钱,太贵了。”
铺天盖地的AI率降低服务和“AI率逼疯大学生”的帖子看着不免令人焦虑,一名经管专业硕士以自己的论文在知网检测的结果为例,认为当前社交平台可能存在过度焦虑AI率的问题,这种情绪或是商家炒作而成,“如果自己认认真真的写,没有必要花这个钱,那些动辄AI率二十几四十几的,基本都是让你花钱找人降AI的软广。”
盲目追求AI率可能导致学术论文考核“双向失灵”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目前国内有多个团队正在从不同方向发力,进行AI论文反识别的检测研究。一些学生和专家提醒,AI工具是根据它捕获的海量信息进行的智能分析,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多高校对于论文中出现AI率过高的情况,处理方式大部分是要求导师指导修改,而不是等同于《学位法》中严厉处罚代写、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其审慎的处理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校对AI检测技术工具存在局限性的认识。
AI工具的普及成为识别学术不端行为的新挑战,但盲目的追求AI率或会适得其反,最终导致学术论文考核“双向失灵”,一方面认真写论文的学生可能会被检测工具误伤,明明是自己写的却被工具判定为AI生成,为了AI率达标不得不绞尽脑汁修改语言表述,反而降低了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AI检测工具不能完全解决有学生利用AI工具浑水摸鱼,毕竟现如今降AI率的AI指令在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还有人通过该方式修改论文后成功通过AI率红线。
AI在学术带来的新挑战还需要探索新的解决应对方式,在期待技术进步的同时还需审慎看待AI工具在论文写作中发挥的作用,它并非一无是处,但也决不能成为应付论文的捷径,如何用,怎么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这些更需要人们进一步的讨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