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电力报
国家工程的“焊”卫者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连云港项目部管道队副经理 未晓朋
一米八多的个头,深蓝色的工装,脚踩一双劳保鞋,安全帽下黝黑的脸庞。这是初见未晓朋时的第一印象。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连云港项目部管道队副经理未晓朋。未晓朋,1987年出生,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人,焊接高级技师,现任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连云港项目部管道队副经理。
名师高徒铸就精湛技巧
从上技校起,未晓朋就展现出对焊接技术的喜爱与天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彭存利精湛的焊接技艺,令他深深折服,立志拜师学艺。
但未晓朋的拜师之路却也一波三折。单位招工时,未晓朋在完成自己的焊接考试后,出于“好心”帮助几名同学。这一“帮人作弊”行为被担任监考老师的彭存利当场发现。“干工作当焊工,技术重要,人品更重要,人品要像焊接一样一丝不苟。”彭存利的严厉批评,让未晓朋以为拜师之事彻底无望。
或许是不打不相识。此后,彭存利开始默默关注这个年轻人。在培训班时,未晓朋始终专注钻研教材。白天4人共用一台机器学习,晚上他便独自加练。凭借这份勤奋,他的焊接技艺快速提升。彭存利看在眼里,认定这是个爱学肯干、人品可靠的苗子,拜师之事也随之水到渠成。
成为彭存利的徒弟后,未晓朋不负师望。工作以来,他投身秦山核电、福清核电、昌江核电、国和一号、田湾核电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青年技术能手。他不仅是全国总工会、央视“大国工匠”新闻报道人物,还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并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迎难而上追求最优质量
在许多人眼中,焊花绚丽夺目,但焊接工作的艰辛只有从业者才能深刻体会。焊工常常要在狭窄逼仄、管道纵横交错的空间内作业,寻找合适的站立位置已是不易,更别说找到支点开展焊接工作。
除了穿梭和攀高,高温、强光、刺鼻气味以及长时间高度专注带来的身心疲惫,也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在管道内施工,难度极高。在福清核电建设中,未晓朋承担核岛穹顶管道焊接任务。他每日最早抵达施工现场,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在穹顶施工中焊接的每一道焊口合格率均达100%,其中2个穹顶焊口一次合格率100%,创造了核电焊接领域的新纪录。在昌江核电工程中,未晓朋参与超低碳不锈钢大管径厚壁管焊接。面对焊口位置狭窄、质量要求极高的挑战,他精心规划施工步骤,反复检查焊口组对间隙和错边量,严守工艺纪律,最终实现焊口一次合格率100%,圆满完成任务。
技艺传承培育新生代
“学好、学精焊接技术,传承师父的创新技艺。”这是未晓朋始终坚守的信念。在田湾核电3、4号机组主管道焊接施工中,面对国内在建核电机组中焊接工艺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主管道——壁厚大、管径大、拘束度高,且只能采用手工焊并配合多项热处理工艺的难题,未晓朋通过反复练习熟悉焊材性能,摸索出一套实用的焊接方法,并分享给同事。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以一次合格率100%的成绩完成穹顶喷淋系统管道焊接任务,为国内最后一座M310堆型核电站画上圆满句号,他也因此被评为国防邮电产业模范班组长。
如今,已转向焊接管理岗位的未晓朋,带领着一支300多人的焊工队伍奋战在田湾核电7、8号机组施工现场。与以往相比,这里的焊接量增加了40%,在技术精度、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多工种协同作业等方面,对焊工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但他依然坚持深入现场,与焊工并肩作战,及时解决施工难题。通过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团队成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他所在项目焊接操作的平均合格率已超过97%,达到卓越水平。这支队伍展现出超强的战斗力与高效执行力,连续8个月焊口完成量突破3万寸,持证焊工利用率连续9个月稳定在80%以上,管道焊工效率更是连续8个月超出15寸/人天。
在成绩和荣誉的光环下,未晓朋依旧保持初心,执着追求焊接理想。他不断学习,提升技能,力求在焊工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他以谦虚坦诚、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的品质,成为新一代焊工的楷模,在平凡的焊接岗位上,用焊条书写着精彩人生,让电焊弧光闪耀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