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这波流量还会持续多久?”当记者问完张立峰这个问题,这位卤鹅店老板在电话那头笑了笑说:“你看,你问题都变了,节前你问我是不是真能带来流量,现在却问我流量能持续多久。”
5月6日,记者回访“流量大考”后的重庆荣昌,从数字到个人,这座小城“火”得很自信。荣昌区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5月5日24时,“五一”假期全区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2%。夏布小镇接待游客89.11万人次,同比增长743.05%。荣昌卤鹅销售量达29万只,同比增长752.53%。
数据之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即使无法避免堵车、排队等,但各大社交平台关于荣昌的标签中,真诚、温暖、有人情味等词高频出现。张立峰说:“荣昌交出的不一定是标准答卷,但我们足够真诚和团结。”
留量竞争的首份答卷
荣昌北站是许多外地人进入荣昌的第一站。作为车站客运值班员的吴虹霖,见证了这个日均客流量稳定在3000人次左右的火车站,在“五一”假期,日均客流量上涨到1万人次的景象。
以前荣昌北站开出的最后一班列车是晚上9点36分,而“五一”假期,这个时间推迟到了次日凌晨1点20分。吴虹霖告诉记者,5月5日是返程高峰期,和节前相比,临时增开 15趟车。而吴虹霖感受到的客流量还不是全部,重庆高速集团数据显示,仅5月1日这天,全路网总车流量就达到239.79万辆次,其中客车流量224.67万辆次,同比上涨18.99%。
这些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人进入荣昌,又向卤鹅奔去。重庆“鹅嫂”品牌去年11月创立,主攻线上渠道。“五一”前,“鹅嫂”品牌负责人叶鹏和团队决定开设线下门店。“虽早有预料,但假期的客流量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让叶鹏印象深刻的是,“五一”假期,“鹅嫂”门店前排队的长度超过了80米,甚至一度排到了马路对面。
“五一”假期,荣昌区政府食堂向公众开放,提供20余种菜品,价格在3元至18元之间。“我们一天最多要蒸1800多斤大米,切800多只鹅,就这样还是有游客吃不上。”食堂工作人员曹继友说,除了食堂员工,还增加了100多人来帮忙,其中70多人是社会人士自愿前来无偿服务。
这样的场景让来自浙江衢州的游客席一倩吓了一跳。出发前,她想过人多,但没想到在食堂连碗都抢不上。曹继友说,“如果只算烧白和扣肉两道菜,食堂一天就要用到6000多只碗。”
除了抢不到碗,席一倩几乎在荣昌的每个景点都遇到了堵车和排队。但她在社交媒体上却这样点评:“热情、好客,川渝小城自带魔力,让我毫不在意抢不上饭、挤不上车,留在记忆中的,只有川味普通话的‘妹妹好乖’、不乱涨的物价、无数次递过来的免费水,以及有问必答的笑容。”
数据是热潮的明证。但热潮何以成为热潮,很多受访者不止一次提到荣昌的真诚和团结。
比流量更汹涌的是热情
谈及为什么对荣昌印象不错,席一倩反问记者:“你不觉得荣昌每个人都很像NPC吗?”
NPC 一般指“非玩家角色”,指游戏中不受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通常有自己的行为和任务,可以与玩家进行互动。在席一倩眼中,每个荣昌人都遵循着服务思维。荣昌区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共有870支14462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奔走穿梭在大街小巷、景区景点,这只是官方组织并统计的数据。
“我在意的不是公交车免费、私家车招手即停,让我觉得神奇的是,他们怎么能如此自愿、热情地参与到服务游客中来?”席一倩说,她原以为火车站送水服务和接送乘客的志愿者均由当地政府组织,后来得知竟然都是自发组织的。对此,接送服务志愿者黄涛涛告诉记者,志愿服务群的每个人互不认识,都是通过社交平台、微信群建立联系,自发组成了一支免费接送乘客的队伍。
全民托举一座城的热情背后,政府的“手”从未落下。荣昌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五一”假期,依托区治理中心视频调度系统,4台无人机在重点区域、路段开展智慧低空巡飞,实时抓取景区、交通等数据,3分钟内即可实现预警响应。服务游客方面,以停车为例,荣昌免费开放企事业单位、市政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等停车位38000余个。
几个月前,许多荣昌人都不会想到,一只卤鹅,不仅让荣昌成为“五一”假期的热门城市,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荣昌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五一”假期,当地新增就业5000多人,荣昌夏布、折扇等非遗文创产品销量增长740%。
不过,这能否代表荣昌的“留量”竞争战打赢了呢?
“荣昌的流量能不能持久,要看这座城市的群众是不是足够团结,会不会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破坏我们长期建立的口碑。”叶鹏说。
外界也在继续观望。从哈尔滨到荣昌,自媒体从业者蒋新运足足在荣昌住了半个月,大部分时候,他都在记录和直播关于这座渝西小城的一切。他对荣昌的评价是:对一座小城来说,这波人流量算多的,没有什么大争议,表现得不错。“过一个多月再来看看。”蒋新运想知道,喧嚣过后,荣昌到底能留住多少人。
上一篇:老兵课堂燃动少年心
下一篇:千名志愿者让游客感受“丹东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