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高考已不足一月。高考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还是一场关于成长,关于坚持,关于如何面对人生重大挑战的试炼。
今天的《国是夜读》,同大家一起聊一聊,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挑战。
面对人生大事,如何做好准备?
你的心态
决定你能走多远
所谓的“好心态”,并不是强迫你平和淡定,而是指:如何理解你面对要紧事时产生的情绪,然后正确面对它。
要知道,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一场至关重要的面试,或者是去见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种种人生大事当前,心慌手抖,甚至辗转难眠都是十分正常的反应。
焦虑时刻,难免反复咀嚼曾经那些失败的案例——某场发挥不良的考试,某次口不择言的人际交往……往日“滑铁卢”的时刻会伴随着焦虑萦绕脑海。但你要记得,千万不要因为过往的经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要坚定地相信,现在的你经历过更多的事情,拥有更多的经验和筹码,不会重蹈覆辙。
除此之外,面对大事时的焦虑时刻,寻找生活中可控的“确定性”也很重要。比如,给之后要做的事情列一个详细的清单,每天完成清单上的内容;每天睡前写下当天让你最有成就感的3件事,再给明天安排一个小目标;当你发现自己因为想到未来的“大事”开始焦虑时,赶紧将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当下,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只要牢牢抓住这些确定当下的“锚点”,焦虑自会消散。
同时,也不要因为感到焦虑而有心理压力,觉得自己“胆小”“不抗事”“心理承受能力不好”,要知道,焦虑是人在面对很多情境下的正常反应。而且,有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能让人保持警觉,提高专注力。所以,当你感到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时,不妨深呼吸,对自己说:“这是正常的,我的身体正在准备迎接挑战。”
学会适时“暂停”
比勉强前行更重要
有时候,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被遗忘了。我们在追求远处目标的同时,不断消耗着当下的精力,忽视了路边的风景。久而久之,一些人甚至对轻松的生活产生一种“羞耻感”。
大脑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等精力耗光,就会进入“低效期”,反应会变慢,记忆力也会减弱。学会适时“暂停”,远比勉强自己咬牙前行更重要。
比如,工作学习一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看看远处,听听音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去附近的公园或者绿地逛一逛,呼吸下新鲜空气;每周抽出一段固定时间,找朋友聊天,打球,或者去爬山……
无论眼前的事情对人生多么重要,人都无法长时间待机。既然如此,不妨适时停下充电,待“电量”满格后,再精力满满地投入工作和学习。
毕竟,任何人生大事和长期目标,都是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把自己压榨得太狠,只能让自己变得疲惫,影响后期的冲刺。
你的状态
藏在每天的细节里
面对高考等人生大事,在调整好心态的同时,也要调整好身体状态。
有时候我们会无可奈何地发现,自己“一动脑就累,没躺倒就睡,要干活就废”,明明有在鞭策自己咬牙坚持、努力拼搏,但就是动不起来,身体和脑子都像生了锈。这是因为,在冲刺期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我们的身体陷入了慢性疲劳状态。
这种时刻,优质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复元气的好方法,而平衡而规律的饮食可以让我们补充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更好地帮我们抵御疲劳,防止身体在关键的冲刺期宕机。
除此之外,运动也是天然的“减压剂”。适量的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快乐物质”,哪怕只是每天课间或工间散步一会,或者做几组简单拉伸,都能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很多人提到集中精力工作学习的最佳状态,喜欢说“废寝忘食”。但事实上,这个成语可以作为某种状态的夸张形容,但决不能作为一种值得学习的方法。要知道,好身体是一切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了,我们才有更多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写在最后
有一句话说得好,“高考,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无论是高考,还是其他人生大事,只是人生漫漫旅程中的一站。无论结果如何,这些“大事”都只能左右你的前行方向,无法决定你人生的成败。它很重要,但它不会定义你的一生。
无论结果如何,这段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的日子,已经在你的人生中产生了意义,正在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前行,只要你态度认真对自己充分负责,只要你放平心态把最终的考察当作平凡的一天,你就可以相信,命运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奔跑的人,你想要的那个未来,一定会稳稳到来。
你已经走了这么远,剩下的路,只需稳稳地走完。
文/央视新闻《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