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Tech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5月7日晚,*ST中程、*ST人乐、*ST恒立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宣布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意味着它们将有可能告别A股市场。
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退市新规加大风险公司出清力度的体现,A股“不死鸟”时代正加速终结。
财务造假,ST中程难逃一劫
*ST中程的退市,与其长期以来的财务造假行为密不可分。经证监会调查,*ST中程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多次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甚至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其中,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4.03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2.18%。
最终,*ST中程不仅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更因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被深交所拟终止上市。
新实控人“救场”失败,ST恒立濒临退市
ST恒立的退市之路则更为戏剧性。2024年8月,新实控人石圣平入主ST恒立,原本寄希望于其能带领公司走出困境。然而,不到一年后,*ST恒立便因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ST恒立未能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最终也收到了深交所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年报被否,ST人乐“披星”后难逃退市命运
*ST人乐的遭遇则凸显了其在经营上的困境。2024年,*ST人乐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近50%,净资产为-4.04亿元,年报还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由于触及多项退市指标,*ST人乐也难逃被终止上市的命运。
退市新规显威,A股生态加速净化
三家公司的遭遇,正是退市新规实施后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指出,新规下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更加严格,且与全面注册制形成了进退平衡的闭环,这将有助于加速“劣币”出清,推动资本市场资源向优质企业转移。
也有人担心,退市速度加快可能会导致一些有潜力的企业被误伤。对此,专家表示,退市新规并非“一刀切”,而是结合了法治化和市场化原则,并在执行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