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药石科技涨0.97%,成交额1.57亿元,换手率2.88%,总市值64.73亿元。
异动分析
智能医疗+CRO概念+人工智能+创新药+合成生物
1、2023年3月27日互动易:公司作为一家全球医药研发和制造领域一站式创新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对全新药物发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保持实时跟踪。公司基于分子砌块资源以及大量的有机化学反应经验,通过内部开发的算法,构建了具有新颖结构以及高可合成性的超大规模动态化学空间,为早期小分子药物研发创新结构苗头化合物奠定基础;并进一步开发了基于该动态超大化学空间的AI先导化合物发现算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从海量化合物空间中获取疾病靶标潜在活性和选择性先导化合物,提高早期药物筛选的命中率,加速早期药物发现进程,降低早期药物发现的成本。具体情况请见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第18页相关介绍。鉴于人工智能运用于新药早期发现的创新性,公司可能面临相关技术被替代以及研发失败风险,敬请您注意投资风险。
2、药石科技利用自身在药物化学、分子模拟和有机合成方面的优势,设计开发了一个包含30,000多种独特新颖的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的药物分子砌块库,运用这一药物分子砌块库可以快速地发现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大大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公司的产品有别于传统的CRO公司,公司的药物分子砌块绝大部分为自主研发,不受知识产权保密条款的约束,可以同时供给多家客户。
3、据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充分利用持续更新扩展的分子砌块结构资源,面对目前人工智能药物发现领域大量缺乏可解释性的黑匣子分子生成模型所陷的困境,重点开发建设了独特的基于超大成药化学空间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技术平台。
4、分子砌块领域龙头,涉及开发了一个包含30000多种独特新颖的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的药物分子砌块库,借此可以快速地发现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大大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
5、根据2023年年报,在合成生物学技术方面,公司目前常备酶总数量已超过 700 种,内部发酵生产的酶覆盖了绝大多数的生产项目。技术团队持续加强针对酶活性及选择性的进化技术,对多种酶进行定向进化,形成了全新的 IP 空间,并储备了大量的突变文库,可供快速的拓展筛选。在酶生产方面搭建了 7L、100L 和 500L 等不同规模的高密度发酵装置,满足了不同规模和菌种的发酵需求,开发了适用不同酶的固定化技术,提高了酶的稳定性,降低了后处理难度,促进了酶的工业化应用。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1234.08万,占比0.08%,行业排名45/51,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4846.35万,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区间 | 今日 | 近3日 | 近5日 | 近10日 | 近20日 |
---|---|---|---|---|---|
主力净流入 | -1234.08万 | -2239.52万 | -3713.33万 | -1278.98万 | -4099.13万 |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3823.00万,占总成交额的5.15%。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4.96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4.96元,近期该股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目前股价在压力位34.62和支撑位31.27之间,可以做区间波段。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华盛路81号,成立日期2006年12月26日,上市日期2017年11月10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包括药物分子砌块的研发、工艺开发、生产和销售;基于药物分子砌块的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基于药物分子砌块的药物开发和生产服务(CDMO)。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药物开发及商业化阶段的产品和服务80.20%,药物研究阶段的产品和服务19.62%,其他(补充)0.18%。
药石科技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所属概念板块包括:CRO概念、MSCI中国、融资融券、人工智能、长三角一体化等。
截至3月31日,药石科技股东户数3.37万,较上期减少1.70%;人均流通股4990股,较上期增加1.73%。2025年1月-3月,药石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20.55%;归母净利润3579.08万元,同比减少27.67%。
分红方面,药石科技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2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3月31日,药石科技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五大流动股东,持股337.25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89.45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位居第十大流动股东,持股119.69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1.89万股。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