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5月2日,随着四川省重点电源工程达州燃机二期项目重要物资设备主变压器顺利运抵南充河西作业区大件运输码头,南充水运事业迎来新突破。此次通过“江海联运”运输的变压器,是南充积极推动多式联运、提升水运服务能力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南充市航务管理局正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全力推动全市水运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实现突破 畅通多式联运“脉络”
据了解,抵达南充的达州燃机二期项目主变压器从秦皇岛港始发。
在南充河西作业区大件运输码头现场,变压器全部吊装上岸后,南充市航务管理局工作人员随即对货运车辆的吊装设备进行检测,并仔细检查企业运输车辆的关键部位,确保换装工作顺利开展。一切准备就绪后,运输车辆启程前往目的 —— 达州。
“这次多式联运的成功,对南充而言是新突破。” 南充市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式联运是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与关键路径。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的特点,而公水联运、铁水联运因其经济性、规模性等优势,是最需要大力发展的多式联运方式。此次运输采用江海联运,在南充码头上岸,是最优的运输方式。作为川东北地区唯一大件运输码头,南充河西作业区大件运输码头充分发挥了功能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是多式联运发展的基石。南充作为四川省 “公铁水空”四种物流运输方式齐备的城市之一,持续发力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已建成4条共437公里铁路,为货物远程运输提供坚实支撑;公路里程达3.2万公里,位居全省第2位,其中13条高速公路共612公里,与毗邻六市实现高速直达,保障货物高效集散。
优化布局 提升港口综合效能
港口是水运的核心节点,优化港口布局和功能至关重要。记者从南充市航务管理局获悉,《南充港总体规划》已无法满足当下水路运输发展需求,将启动规划修编工作,合理规划港口岸线资源,调整港口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以适应未来发展。
目前,南充货运码头功能有待完善,除主城区部分码头外,全市缺少散货码头,不利于适水货物的运输。为此,南充积极推进码头建设与升级:启动河西化工码头、都京作业区低水位泊位建设;加快实施嘉陵羊口砂石码头、蓬安港区中坝作业区、阆中港区胥家桥作业区、南部港区吴家坝作业区码头散货功能提升项目,增加普通散货运输功能,满足适水产业运输需求。
水上综合服务区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嘉顺港区、仪陇港区两处水上公共锚地建设提上日程,同时推进集加油、充电、船厂等功能为一体的水上综合服务区建设,为过往船舶提供机械维修保养、购物、医疗等全方位服务,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增强港口对船舶的吸引力。
在码头运营管理方面,南充注重提升专业化水平。以此次达州燃机二期项目主变压器运输为例,按照南充经开区管委会的安排,航务分局、经投集团制定运输保障方案,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不仅全程跟进,安排专人巡查运输沿线路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输保障问题,还从河西大件吊装设备的调试、临检、验收,到货物到达码头后的吊装、换装等环节,进行现场全程监管,确保运输安全、高效,展现了管委会落实市委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
政策助力 培育市场发展活力
政策支持是推动多式联运和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南充市将研究制定鼓励多式联运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大宗货物“公转水、铁转水”、通道建设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在资金支持上,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多式联运产业基金,拓宽多式联运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综合物贸企业在车船购置、物贸运营、仓储设施改建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要素保障方面,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优先考虑通道、港口、物流枢纽(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的规划布局,强化规划和用地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为壮大市场主体,南充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同时,加强与外部合作,承接重庆港溢出的川东北货物,借助果园港接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拓展市场空间;大力推进“散改集”运输模式,推动煤炭、矿石、纺织品、建材、粮食、化工等适箱货源入箱,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四川省多式联运数智平台南充分平台,为水运企业和适水企业提供需求信息、业务联系等服务,提升多式联运信息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达州燃机二期项目主变压器运输只是南充水运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南充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布局优化、政策支持与市场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多式联运体系将不断完善,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加快。
南充市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南充将充分发挥水运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四川省水运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