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大阪,气候宜人、风光秀美,世博会园区游人如织。在众多国家的展馆中,中国馆备受关注,其“中华书简”的外形和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慧城市等展项吸引了众多观众打卡合照。
世博会这一展现各国综合实力、推动对外交流的国际性舞台,和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顶尖赛事一样,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各国企业通过展示、赞助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其中,促进自身的全球化发展。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企业更要用好世博会这一平台拓展多元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启扬帆出海的新篇章。
看世博会,看什么?
看世博会看什么?一看举办地,二看发展趋势,三看文化习俗。
世博会举办地,往往是全球市场的重要支点。1970年之前,欧美国家经济全球领先,因此一直是世博会举办地的首选区域。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是世博会第一次在欧美国家之外的地方举行。随后,日本冲绳、筑波爱知,韩国丽水,中国上海,阿联酋迪拜,再到这次回归大阪,世博会频繁光顾亚洲,体现出亚洲经济地位不断上升,这些亚洲地区也成为中企出海的热门选择。
世博会通常聚焦于人类面临的重大议题,映射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本届大阪世博会各国展馆围绕“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演绎:阿联酋馆用椰枣树为柱,展示了该国在科技创新、探索生态转型方面的努力;北欧五国联合馆展示北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东道国日本将世博会现场的餐饮垃圾进行重新提纯炼制,用沼气发电的形式为全园区供电……
此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观众不出世博园,就能领略全球各地的文化风俗。今年的大阪世博会上,菲律宾馆展示了该国本土艺术家的手工编织作品;匈牙利民间音乐贯穿匈牙利馆剧场,成为展览的主线;在颇具地中海风情的意大利馆花园里,观众可以品尝意大利美食。
从展产品到展形象的跃迁
在世博会举办之初,各国展品以工业品为主,电话、摩天轮、洗碗机、冰箱……这些产品正是通过世博会的平台广为人知,相关企业进而成功拓展市场,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现在,世博会已成为塑造国家品牌的平台,各国通过世博会向全球展现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国家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了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世博会展览展示内容及逻辑的演变,企业参与世博会的目标已从单纯的交易导向,转型为提升品牌形象与拓展全球影响力的战略举措,希望通过世博会这一国际平台,使自身的产品与服务获得全球范围内的认可与赞誉。例如,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丰田汽车展示的机器人吸引了近300万观众,强化了丰田品牌作为顶级技术制造商的社会认可度,极大提升了丰田品牌的形象。
多元的世博会参与渠道
目前,企业参与世博会有三种方式:一是自建展馆;二是成为国家馆的合作伙伴;三是参加多样的配套经贸活动。
本届大阪世博会专门设立了企业展区,其中,住友、松下、三菱等知名日本制造业企业单独设置了展馆,展示其相关的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松下馆“NOMO之国”利用松下集团多年来在“人的理解”研究方面积累的技术,通过立体声系统、360°影像系统、振动等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中国企业也曾在世博会设有自建展馆。万科就曾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上自建展馆;米兰世博会上还设置了以“中国种子”为主题的中国企业联合展馆,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多家中国企业联合参展,集中展示“中国智造”的成果。
中国知名企业茅台、五粮液、古井贡酒则是通过成为中国馆合作伙伴的方式参与本届世博会。其他参与企业中,优必选科技展示了具身智能导览大使和机器人,科大讯飞提供了AI大模型展项,中国能建重点呈现了智慧城市模型……
此外,提到多种多样的配套经贸活动,中国馆从爱知世博会开始提出“开门办世博”的理念,组织各具特色的“省区市活动周(日)”活动。本届世博会上,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广东省深圳市将举办省区市活动周(日)活动。企业若能用好上述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同样可获得广阔的市场机遇。
中企“掘金”世博的四个建议
中国企业发掘和利用世博会商机,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精准定位与策划。企业在参展前需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和定位,譬如是旨在通过世博会这一平台强化品牌影响力、拓宽国际市场版图,还是探寻技术合作与创新的契机。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参展计划,包括展品选择、展示方式、活动安排等,以确保参展成效最大化。
二是整合资源与联合参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联合参展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与同行企业或相关产业链企业合作,不仅可以分担参展成本,还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整体影响力。企业还可以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合作,借助其资源和平台优势,更好地展示自身形象。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扩大在国内和当地媒体、社交媒体上的知晓度、影响力。
三是注重展示与互动体验。在世博会上,展示方式和互动体验至关重要。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产品发布会、技术研讨会等形式,吸引更多关注。
四是加强后续跟进与合作。世博会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展会期间,企业还应加强展期后的跟进工作。展会结束后,企业应及时整理参展期间积累的客户资源,分门别类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同时,企业应积极与潜在客户及合作伙伴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电话沟通、社交媒体等方式,深入沟通合作意向,进一步促进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