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能源报
4月28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在包头举办了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成立大会。在成立仪式上,储能分会正式发布了《新型储能安全可持续发展倡议》(以下简称《倡议》)。
▲《新型储能安全可持续发展倡议》发布仪式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装机规模持续攀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型储能狂飙突进的同时,热失控、爆燃、环境适应性差以及产能过剩、产品出口环境不确定等带来的问题,已演变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新型储能系统的安全设计逻辑基本建立在“事后干预”思路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破解行业安全发展困境,为行业繁荣奠定坚实基础,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兼顾新型储能行业发展与安全要素,特发起该《倡议》。
《倡议》提出了“五全”“五发展”的核心理念:即“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安全、全球化合作”五大核心任务,致力于推进新型储能行业、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领先发展、安全发展”。
《倡议》指出,新型储能作为能源绿色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正快速规模化发展。当前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提升产业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及制定安全发展政策,对储能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五部委印发的《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为行业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倡议》强调,在储能安全防线上,要健全全技术路线安全标准,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技术研发上,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锂离子、钠离子等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在智能化赋能上,要推广 AI 技术与储能制造及应用结合,实现电池寿命预测、故障诊断等,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同时倡导良性竞争生态,反对低价恶性竞争。
此外,《倡议》还呼吁,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突破 “卡脖子”技术,开拓应用场景,扩大中国储能产品和服务的全球领先优势。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06年1月,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起,经民政部审核批准,成立的4A级社团组织,党建主管机关为中央社会工作部,行业管理部门为国家发展改革委。
储能分会是促进会为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而成立的分支机构,业务范畴涉及电化学、风光储、储能安全、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领域。储能分会以“服务国家能源转型 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使命,致力于为政府决策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
储能分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服务质量,携手业界同仁尤其是行业企业,锚定安全发展任务、筑牢安全发展防线,开展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并建立储能型锂电池碳足迹认证体系和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实现“共建共享,赋能产业”;发挥高端智库功能,坚持“破、立结合”,就涉及行业发展、产业发展,尤其是全生命周期安全发展面临的难题、难点、难关,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探讨发展路径,培育先进典型,并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为落实“双碳”目标、为新时代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型储能安全可持续发展倡议
一、倡议背景
新型储能是支撑能源绿色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行业逐渐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提升产业安全意识、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制定行业安全发展政策等对储能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为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兼顾储能行业发展与安全要素,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特发起此次倡议活动。
二、总体原则
(一)坚持“五个全面”
储能分会将以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价值链、全球化合作、全生命周期安全为核心原则,搭建行业交流、协作平台,不断整合行业资源,加强行业合作、培训,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储能生态。
(二)坚持 “五个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储能行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领跑发展、安全发展,践行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通过储能技术进步,不断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储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引领储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倡议内容
(一)筑牢储能安全防线
持续健全行业安全标准体系,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各方积极推动制定全技术路线安全标准,从项目规划、设备选型、施工验收、运营维护、退役回收等各关键环节制定安全规范。建立全流程安全责任追溯机制,推广第三方安全检测与认证。
(二)深耕前沿技术开发
储能企业应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在不同储能技术领域,深耕前沿技术开发,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布局。推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固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高效储氢等新型储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共创良性竞争生态
呼吁储能行业共同创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鼓励通过产品迭代、技术进步、工艺提升和全流程管控促进成本下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维护良性竞争生态。反对通过降低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等扰乱、破坏市场行为的无序竞争。
(四)共筑高质量发展体系
以构建储能高质量发展体系为目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储能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电网企业等形成合力,突破 “卡脖子”技术,寻求更多应用场景,推动中国新型储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构建储能产业高质量、全球化发展体系。
(五)加速AI智能化赋能
在AI技术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业的大背景下,推广AI技术与储能制造及应用相结合势在必行。应用AI算法可实现电池寿命预测、故障诊断,优化电网调峰、需求响应能力,推动储能电站与电网调度智能融合,有效提升系统效率。
综上,为了助力新型储能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在此倡议:
每一位从业者,“以匠心守护安全,以创新定义未来”,
每一家企业“摒弃短视逐利,践行长期主义”,
每一方机构,“开放资源,共建共享,赋能产业”。
让我们以今日之倡议为契,
锚定储能安全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搭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风帆,
推进新时期储能高质量发展!
文丨仲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