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持续削减科研经费,欧洲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向美国科研人才敞开大门。
当地时间5月5日,“选择欧洲科研”大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洲多所大学校长、研究机构负责人和政府官员、企业家等均出席活动。
冯德莱恩在会上宣布,欧盟将在未来3年内设立一项5亿欧元的科研激励计划,使欧洲成为一个吸引研究人员的地方。马克龙也在会上表示,在美国减少对科学的资助之际,法国政府将通过“法国2030”国家投资计划额外提供1亿欧元来吸引外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
这是自今年3月法、德等国先后启动科研支持项目与计划招揽美国学者以来,欧洲再度向美国科研人才伸出橄榄枝。
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对美国的科学政策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引发了美国科学界的震荡。
当地时间5月2日,白宫公布的财政年度预算文件显示,自10月1日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预算将被削减5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预算将从480亿美元削减40%至270亿美元。美国环境保护署由于面临55%的经费削减,已宣布解散其主要研究部门的计划。同时,美国政府还取消了数百项涉及所谓“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的研究项目。
上任3个多月里,特朗普政府已经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等科学机构,裁撤了数千个工作岗位。
此外,美国政府还威胁剥夺哈佛大学免税地位,并冻结对哈佛大学总额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西北大学等高校的联邦拨款,也被撤销或冻结。
一系列政策变动使美国科研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研究项目搁浅、科研前景未卜,大批科研人员不得不开始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另觅出路。
英国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3月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600多名参与调查的美国科研人员中,超过75%的人表示正考虑离开美国,欧洲和加拿大是他们首选的目的地。
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专注于科研人才职业发展的“自然职场”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科研人才外流趋势正在显现。2025年1月至3月,美国科研人员申请海外工作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32%,在该平台浏览海外工作岗位的美国用户数量同比增长35%。
该平台数据还显示,今年1月至3月,美国科研人员申请加拿大职位的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41%;3月,投递欧洲岗位的美国科研人员申请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相比之下,加拿大和欧洲科研人员对美国职位的同期申请量则分别下滑13%和41%。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聪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削减科研经费和裁撤岗位,可能使得其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关键竞争领域损失严重,给美国科研系统带来温水煮青蛙式的结构性退化,削弱其持续创新能力与领先地位。而欧洲国家趁势“揽才”,将直接提升欧洲高校、研究机构的国际声誉、科研产出和跨国合作能力,反哺本土科研生态系统,增强欧洲科研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科研不仅关乎技术,还关系到全球标准的制定与价值输出。若美国科研退步,其在国际科技组织、规范、伦理议题中的主导力也会被逐步取代。”王聪悦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科学政策正在推动全球科研格局由“美主欧辅”走向“多极竞争”,促使全球科研走向多中心竞争与合作的新常态。
上一篇:一个文化IP的成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