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蔚)“‘五一’当天,我用手机才拍了几张照片、录了几段视频,加上玩了一会儿游戏,电量就从70%掉到了20%,心里特别没底。”自驾游爱好者张明对记者说,当身处偏远地区游玩时,手机电量问题非常影响行程的安排。
张明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智能手机功能不断扩展、应用耗电量日益上升,用户的续航焦虑愈加明显。在二手手机交易市场,记者发现这种焦虑已被量化为价格:电池健康度成为估价关键指标,比如健康度低于90%的iPhone常被扣价300元以上。
尽管手机厂商近年来不断优化电池容量和芯片能效,但受限于体积、散热、安全等因素影响,手机续航问题短期内仍难以彻底解决,消费者不得不转向第三方充电配件寻求“回血”方案。然而配件市场的混乱让充电安全成为新的焦虑。
充电安全问题频发 行业技术加速迭代
近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手机充电产品时,应优先选择有明确标识、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并关注其安全认证情况。业内专家表示,当前配件市场存在大量“三无”产品,不仅充电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起火事故。
“我们每个月都会接到十几起手机被低劣充电头烧毁的维修订单。”从事二手手机回收的陆伟告诉记者,部分“白牌”配件看着价格实惠,实则缺乏最基本的过压、过流等保护机制。
这一现象倒逼品牌加快技术升级与产品革新,一批以快充、安全、便携为核心卖点的中高端配件品牌应运而生,例如新生活数码品牌Baseus倍思就以氮化镓(GaN)充电技术逐渐走入消费者的视野。据记者了解,相较传统材料,氮化镓具有更高的导热性和能效比,能在更小体积内实现更高功率输出,同时显著降低能量损耗和发热量,为电子设备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联动上下游产业链 推动充电产品升级
“现在消费者不只是要求充得快,还要安全、要轻薄、要能随身带。”一位消费电子行业分析师表示,充电宝正朝轻薄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譬如磁吸无线快充,其凭借无需插线、即贴即充的优势,在商务、旅行等场景中颇受欢迎。
当下,充电宝产品正朝着更轻更薄方向发展。资料图片不过,这类产品对制造工艺要求极高。例如在电池技术方面,高密度硅负极材料可在有限空间内提升容量,但需要配合精密的温控系统,防止快充过程中电池过热。苹果MagSafe移动电源仅支持15W无线充电,正是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
据记者了解,一些厂商正在通过上下游产业合作加快技术落地,包括与动力电池企业联合开发适用于移动设备的高性能电芯,提升产品稳定性与安全性。比如Baseus倍思就联合头部供应商亿纬锂能(维权)在行业首发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电芯,在安全性、寿命上做到全方位的高质量提升。
聚焦产品细节设计 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手机配件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价格或技术,而是更加注重使用感受。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电商评论区中,“不发热”“充电快”“能直接上飞机”“放得进口袋”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反映出用户对使用细节的高度敏感。
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了消费电子品牌在设计上不断寻求突破,厂商们在产品设计上不断“瘦身”,将移动电源厚度压缩至超薄水准,并严格控制产品重量,做到轻巧便携的同时,不牺牲充电性能。据介绍,Baseus倍思的卡片磁吸充电宝配备LED电量指示灯,用户可随时查看剩余电量,避免电子设备突然断电给用户带来的各种焦虑,同时采用抗刮真液态硅胶提升耐用性。
用户体验的提升有助于品牌购买率与用户黏性增长。陆伟表示,二手机做的就是用户强信任的生意,虽然高品质配件利润率不如“白牌”产品,但却省心。质量差的配件不仅会损害客户设备,还可能连带影响门店声誉。
深耕海外消费市场 本土化策略成关键
在国内市场逐步成熟的同时,手机配件厂商也加快了“出海”节奏。根据亚马逊等跨境平台数据,包括Baseus倍思在内的多个品牌,有多款产品在海外保持4.7分以上的好评率,成为海外消费者出行的标配。据悉,这些品牌还会根据地区差异制定产品策略。Baseus倍思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东南亚用户喜欢颜色鲜艳的马卡龙系,欧美用户更注重材质与质感,为提升用户接受度,团队在不同市场配置了本地化的研发、营销与售后支持。
本土化、定制化策略反映出行业正在从“功能驱动”走向“体验驱动”的阶段。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这不是简单的换壳或翻译说明书,而是要真正理解用户的生活场景,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
在功能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消费电子市场,消费电子产品已不再只是技术指标的对比,更是一场围绕用户体验的系统性博弈。从芯片、电池材料到工业设计,再到渠道布局与全球策略,每一个细节都在影响用户的购买决定。正如《用户体验:引爆商业竞争力的新法则》所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进行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和创新,不仅是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更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穿越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一篇:吉林敖东:接受东吴证券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