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 美国滥施关税正扰乱全球国际贸易秩序,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挑战,不少外贸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机会。江苏扬州杭集镇是著名的“牙刷之都”,全球每3支牙刷就有1支来自这里,小镇生产出来的牙刷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5%。这场“关税风波”中,小镇上的牙刷制造企业如何渡过难关?这家有着15年外贸经验的企业刚刚经历了从“断链”到“上架”,7天急速转换“新赛道”的历程。7天时间里企业都经历了什么?
不久前,北京一家大型超市的外贸专区里,首批外贸商品上架售卖。看着摆满货架的商品,做了15年外贸的穆龙生感慨万千。
企业负责人穆龙生说,为了准备这次上架,这几天,他的团队和超市团队每天都工作到夜里12时。
穆龙生所在的企业外贸占比高达80%,其中,美国市场占比20%。早在春节前,面对可能调整的关税,企业就开始和北美长期合作的零售商友好协商解决问题。可随着关税不断加码,美国消费者买两支牙刷的钱,如今连一支都买不到。穆龙生和客户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无奈的“默契”。
但“再等等看”对穆龙生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每年的三四月份,美国客商都会发来第二季度的订单。然而,到目前企业没有收到新订单,工厂里五分之一的机器面临停工停产。
不懈努力之下,穆龙生和团队积极开发非美市场,并拿到来自巴西市场的500多万元人民币订单。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
产品需要重新定义,销售渠道也需要重新寻找。客户在哪?卖到哪?这让穆龙生一筹莫展。转机出现在了4月初。
穆龙生介绍,他看了很多国内的企业发表了一个出口转内销的倡议,当时比较激动,向他们其中一些发了邮件。
让他没想到的是,发给永辉的邮件当天就有了回复。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样品寄出的第三天,超市的验厂人员就来到了生产现场。
确定好上架的商品有2万多件,都是准备发往美国的成品,上架之前需要全部更换中文包装。重新设计中文标识、抢抓工时。对于穆龙生和团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以往做外贸,从和采购方接触到落地合作,中间涉及到了9个环节、7个部门,最快也要一个月。这一次短短7天,穆龙生所在的企业就完成了“赛道”转换。
超市上架,这才是打开国内市场的第一步。穆龙生说,和以前大批量向海外发货相比,目前内销的体量规模还比较小,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还不够。眼下,穆龙生正带领团队加速研发新品,并将最前沿科技融入内销产品中。
目前,公司还在和线下及线上平台开展代工合作。穆龙生坚信,越是充满挑战的时刻,越是孕育机遇的沃土。
穆龙生表示,他们作为中国的一个企业,要做的就是挺直脊梁,作为一个中国人,脊梁一定要正。在这么多供应商,这么强大的供应链一起合作的情况下,他们能挺过这次危机,以后还能更好地腾飞,展现出我们的国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