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五一”假期陪爬泰山两天挣2000元!私人陪游如何规范发展?
“五一”假期,#泰山陪爬小伙2天挣了近2000元#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5月5日,记者从泰山陪爬大学生付同学处了解到,“五一”期间,他的陪爬工作室成交了37单,他本人的收入有几千元。
付同学今年21岁,是河北承德人,从读初中起训练短跑项目,后来在济南某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就读,目前处在大三实习期。2024年6月,他在网上看到有人发泰山陪爬的帖子,便也尝试着发了帖子。他的第一单,是一位带着小朋友爬泰山的母亲。随着业务逐渐增多,他曾在一天半内陪三拨客人爬泰山。“爸妈会担心我的身体,让我保护好膝盖,我自己感受还好。”他说。
后来,付同学办理了营业执照,成立了陪爬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有5名全职陪爬人员,还有一些大学生兼职人员。“白天陪爬价格为599元,晚上699元,通过团购平台支付。”付同学透露,今年“五一”期间,咨询陪爬的游客挺多,工作室已经成交了37单,其本人收入有几千元。他还说,上个月他本人收入达到了5位数,工作室的几位全职陪爬人员4月的收入约在8000元至10000元。
付同学描述,有陪爬需求的客户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至45岁、有一定经济能力、单独来泰山旅游的女性,也有带着孩子爬山的家长。他还表示,陪爬业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登山是一种有风险的运动,没办法接待有特殊疾病的客户。付同学说:“一个合格的陪爬还需要了解泰山、三观正、性格‘社牛’,能够和客户互动,还要会拍照、会使用运动相机。”
付同学介绍,他计划毕业后继续从事陪爬业务,不会改行。他也坦言,在泰安从事陪爬业务的人并不少,“市场已经比较饱和了,新人加入进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做起来比较难”。
除了陪爬泰山,还有很多有偿陪游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没有固定收费标准
最高有人月赚超万元
在陪游行业,木舟舟才入行5个月。他平时仅在社交媒体上推广自己招揽订单,一般收费500元/天,不仅当向导,还要当司机,包含成都周边200公里以内的里程。
“我5天都有预约了,虽然是小长假,但我没有涨价。”木舟舟告诉记者,他入行不深,在社交媒体上经营得比较好的账号,早就被提前约好了,价格收费标准可能也更高。
另一名陪游大彭坦言,自己的收费会略高一些,平均一个月可以赚1万多元。“虽然没有固定标准,但陪游的实际价差并不大。如收费太高,客人也不会找你。”大彭表示,例如油费、过路费,以及其他一些费用,都可以和客人协商,所以报价具有个体差异性。
大彭擅于营销自己。他去年10月才开始入行做陪游,单子却不少。“4月份,我推掉了10多个单子。”大彭说,他原本“五一”也想给自己放个假,但他正在接待的客人是从4月28日一直玩到5月4日,时间拖得比较长。
“定制化”陪伴
这两种群体对陪游的需求量大
“我们的接单以家庭出行为主,其占比超过一半。”木舟舟告诉记者,陪游的实用性很高,一方面自己有车,熟悉路线;另一方面对景区比较了解,可以附带讲解服务;还有一个吸引点是,不少陪游很擅长摄影,能提供相机拍照服务。
木舟舟的观点也得到了大彭的支持。“最大的客户群众有两种:一种是有小孩,一种是有老人的家庭。”大彭说,旅客更看重陪游对各个景点吃饭、停车、路线、拥挤时段等信息的熟悉度,以此获得更加流畅和舒适的旅行。
木舟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名小姐姐和她的妈妈一起来成都旅游,但小姐姐有其他事情,不方便带着妈妈,于是就把“遛父母”的任务交给了陪游。“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陪游的意义就在于定制化陪伴。”
大彭将这种定制化陪伴定义为“朋友式陪伴”,给朋友出一份来成都逛逛吃吃的地道旅行攻略,并提供车辆和司机服务,以及其他零碎的、可协商的增值服务,例如看看孩子、陪陪老人。这和旅行团的业务并不冲突,是一个更为细分的赛道。
私人陪游很辛苦
亟须行业规范
不少人对陪游充满好奇,一边玩耍,一边还能把钱赚了?
对木舟舟和大彭而言,他们却认为这是一份辛苦钱。“我早上6点多起床,回到家已经11点左右。”木舟舟表示,陪游的工作时间非常长。大彭甚至用“磨人”和“焦虑”来形容这种状态。
“单纯看时薪,外行会觉得不错。”大彭进一步解释,虽然有行程计划,但陪游要开车、讲解、拍照……还要随时根据游客要求调整,特别是遇到精力旺盛的游客,陪游从早到晚都处于高强度运转的状态。
目前,木舟舟把陪游作为兼职,大彭则想往全职发展。“如果年轻人有择业空档期,也可以来试试陪游。”大彭表示,当下,陪游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服务模式,未来肯定会越来越规范。
四川省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旅游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李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现私人陪游这样的行业需求,监管部门应首先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政策,对私人陪游服务行为进行界定,明确服务标准,让其有章可循。
律师:有偿“旅游搭子”
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在社交媒体上,以“地陪”“陪游”等为关键词,能搜索到不少帖子。除了从业者自己的帖子,也有不少消费者的吐槽帖。例如,某网友分享不愉快经历:“花了600元找了个地陪,协商逛街拍照,全是排队网红景点,说p图另外加钱……”还有人分享被逃单的经历。
此前有新闻报道过一些陪伴服务涉及“擦边”等问题,行业鱼龙混杂,服务大多只是口头协议,存在潜在法律风险。
四川分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仁根认为,这种“旅游搭子”法律关系存在争议,是服务关系、雇佣关系还是其他民事合同关系?因为双方一般不会签订书面合同,一旦出现争议尤其是安全问题,谁的权利谁的义务,谁违约谁来担责不好界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比起跟团游、购物游,体验感可能是好了,但也可能陷入另一场漩涡之中。
王仁根认为,有偿“旅游搭子”的出现,本质上是“体验经济”与“零工经济”的碰撞,既满足了年轻人对个性化旅行的需求,又暗藏着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有需求就有市场,尤其是新兴业态的涌现,就业的多元化,有偿“旅游搭子”只要不涉及擦边等违反社会公德和治安的问题,就无可厚非。但最好规范化,如由第三方平台专业运营,个人对个人的有偿服务始终存在硬伤。
(来源:央广网、封面新闻、光明网等)
上一篇:再回皋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