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一”假期 陇原魅力十足
5月5日,嘉峪关市东湖生态旅游景区郁金香迎来盛花期,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游玩、拍照。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马玉福兰州市 文旅市场创造历史
中国甘肃网5月7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小龙)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五一”假期,兰州市以“黄河之滨也很美”为核心吸引力,文旅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全市接待游客669.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2%;实现旅游花费43.63亿元,同比增长14.77%。
“五一”假期,兰州野生动物园、中山桥、金城关、兰州老街、水墨丹霞等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大幅攀升。水墨丹霞景区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超65%;兰州老街景区推出大型沉浸式文旅盛典,吸引游客超67万人次;兰州野生动物园推出“丝路奇遇 熊猫周年庆”主题活动,吸引游客超7万人次;金城关景区轮番上演各类文旅活动,吸引游客超63万人次,日接待游客最高超1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今年“五一”假期,兰州实施了“文旅惠民”场景创新、“畅游兰州”提质升级、“精准营销”引客入兰、“四季全域”留客驻兰等文旅促消费工程,推出21项具体举措,构建“政策礼包+消费场景”组合模式,培育夜间经济、研学旅行、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启动“黄河之滨也很美”——2025“烟火兰州·黄河风情”百场文旅促消费活动,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同时,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全市共举办非遗展演、书画展览、精品剧目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8场次,惠及市民游客近百万人次。
嘉峪关 众多游客争相打卡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记者从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期,嘉峪关市文旅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各景区和文化场馆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共接待游客57.92万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嘉峪关文物景区打造全天候沉浸游,互动表演活动白天不间断举办,夜游关城项目《天下嘉峪关》灯光剧全新升级,景区通过光影艺术与历史叙事的结合,生动演绎长城文化,吸引众多游客打卡。“五一”假期,嘉峪关文物景区接待游客11.68万人次。嘉峪关方特主题乐园以科技赋能文旅,千架无人机在夜空拼出“丝路驼影”等丝路元素图案,配合欢乐世界与丝路神画双园联动的主题烟花秀,呈现震撼的视觉盛宴。大唐美食街“嘉峪关烤肉文化系列活动”热闹开市,游客在品尝嘉峪关烤肉的同时,看演出听相声赏杂耍,感受城市的烟火气。此外,市文化馆举办雄关大舞台群众才艺节目大赛,城市博物馆推出“巧手创五一、劳动最光荣”社教活动,市图书馆、市美术馆等推出多项线上展览。
假期中后段,嘉峪关市遭遇大风天气,各景区迅速行动,全力保障游客安全与游览体验。关城景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对景区内受损的亮化灯具、警示标识、餐车等设施展开“地毯式”排查抢修,同步加固设施设备。方特丝路神画乐园及时关停高空飞翔等室外高风险项目,通过广播、电子屏实时发布安全提示,引导游客转移至室内场馆游玩,并安排专人疏导,提供暖心服务,确保游览安全有序。
武威市 假日旅游持续火爆
本报武威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记者从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获悉,今年“五一”假期,武威市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导向,优化游客体验,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假日旅游消费市场繁荣有序。“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同比增长78.6%,游客旅游花费9.77亿元、同比增长72.1%。
“五一”期间,武威市推出一批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参与性的品牌活动,持续引爆凉州文化游、民勤沙漠游、古浪红色游、天祝藏乡游,发挥汉唐天马城、天梯山石窟、武威雷台、凉州十七巷等龙头景区带动作用,联动重点景区精心策划举办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等特色文旅活动,打造一批文旅体验产品,提升了假日市场吸引力。文旅等部门协同联动,打出假日经济“组合拳”,创新消费场景,通过景区免门票、停车全免费、住宿享优惠等系列促销政策,有效提升消费意愿。优化服务保障,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服务流程,并充分发挥12345便民热线功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咨询投诉服务,多措并举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同时,在宣传推广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构建文旅宣传推广体系,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大流量发布宣传信息,不断提升线上线下宣推热度。精准实施“畅游武威·乐享五一”主题营销,针对“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特点,策划热点话题,在重点客源地前置开通新媒体营销账号,精准扩大宣传外延,提升武威旅游话题点击率。聚焦高铁直通城市及枢纽站点等重点区域,密集投放文旅广告,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推广格局,全面提升武威旅游品牌影响力。
平凉市 旅游景点人气爆棚
本报平凉5月6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媛)记者今天从平凉市文旅局获悉,“五一”假期,平凉市各大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文化场馆热度攀升,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旅市场活力尽显。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47.86万人次,同比增长23.81%,旅游综合花费12.89亿元,同比增长17.18%。
崆峒区持续升温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比赛效应,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崆峒,赏美景、品美食,文旅市场焕发新活力。崆峒古镇小吃一条街和崆峒不夜城化身为美食竞技场,“丝路风情·崆峒美食汇”香遇时光街美食节汇聚特色美食;西沟村“围炉赏曲·漫游西沟”乡村烧烤音乐节创新“烧烤+民谣+露营”模式,让游客体验田园诗意;“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旅游专列火热开行。
平凉市各地文旅活动百花齐放,2025千场文化惠民工程“庆五一”戏曲专场在崆峒古镇鸣锣开唱,吸引众多票友戏迷;市文化馆庆“五一”文化惠民系列演出火爆上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静宁县博物馆举办“榫卯童拼·匠心飞扬”劳动节主题社教活动,让游客体验“指尖上”的非遗。全市“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热力全开,崆峒区开办线下非遗展销活动,线上搭建“指尖非遗·云上绽放”平台;静宁县举办“五一”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崇信县推出非遗戏曲展演活动,全市参与非遗工坊18家,开展线下活动19次。
兰州新区 全新融合热力全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魏晓倩
“五一”假期,兰州新区依托自身特色,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以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体验和文化活动为载体,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假期体验。
中川·青云驿——兰州新区史喇口乡村旅游区在“五一”期间举办的首届露营美食季活动,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以“露营+美食+文化”为核心的首届露营美食季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游牧乐队的激情献唱、花海露营的浪漫体验、非遗与美食的多元融合,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文旅活力新图景。
此外,景区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持续升温:篝火晚会上,专业舞者带领游客跳起锅庄舞,火光映照着一张张笑脸;飞盘挑战赛中,亲子家庭组队竞技,欢笑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寻野露营地内,户外装备展销会汇聚20余家知名品牌,为露营爱好者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兰州新区花卉交易中心在“五一”期间迎来销售高峰,“鲜花经济”成为文旅市场的主力军。花卉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玫瑰中的娜欧米、爱莎等品种销量一直很好,大型绿植也备受青睐。同时,圣女果、草莓、樱桃等果蔬也卖得不错,游客比平时多出两三成。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兰州新区在“五一”期间还安排了各类文化活动。在乡村旅游景点,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等活动轮番上演。在中川·青云驿的非遗馆内,剪纸、香包、土陶、洮砚、木艺等精美的非遗工艺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游客还能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亲手体验非遗产品的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冶力关 多彩景区热度拉满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通讯员 高淑兰
五月的冶力关,天池冶海碧波荡漾,梯田花海色彩斑斓,游客漫步山间栈道,呼吸清新空气,或驻足拍照,或泛舟湖上,沉浸于奇、秀、险、幽、静于一体的独特景观中。
临潭县冶海旅游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蒋生俊说:“假期来冶力关的人明显增加,客船一天能往返二十多次,快艇往返四十多次。现在天气也慢慢热了起来,风景越来越漂亮了,欢迎大家前来旅游。”
“五一”假期,冶力关旅游景区还推出为期8天的文化盛宴,卓尼、玛曲、碌曲、舟曲、迭部、合作、夏河、临潭等县市的文艺团体为游客献上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演出,吸引游客驻足观赏。舞台上,演员们身着特色服饰,尽情展现优美的舞姿和高亢嘹亮的歌声,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深入了解甘南的多元文化魅力。
夜幕降临,冶力关镇化身“不夜城”。灯光秀与星空交相辉映,广场篝火晚会游客载歌载舞,手拉手跳起锅庄舞。特色民宿、农家乐爆满,当地特色的牦牛肉火锅、蕨麻米饭供不应求。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乔学红介绍:“我们增设了医疗点、母婴室,并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巡逻,确保游客安全。”
冶力关旅游景区的火爆,也让周边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冶力关镇庙花山村的“花庐”精品民宿、池沟村的农家乐、冶海马队服务等吸引着游客前去游玩体验,实现了“美一片景、兴一带业、富一方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