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洗手总共分几步?
仪式感比你想象的还要足!
这件工具必不可少
今天来认识窃曲纹兽足匜(yí)
匜(yí)?
原来你是个“水瓢”
扁扁的嘴巴和矮矮的脚丫
看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像不像小鸭子?
它的技能其实是——盛水!
窃曲纹兽足匜(yí)
是一只2000多年前的“水瓢”
它的口缘较直
流槽较窄长
很方便水从中流出
深腹圜底
下面有四个扁兽足
后有兽首形把手
上腹饰有三角卷云纹
下腹饰有窃曲纹
匜是古代盥手注水之器
身上却穿着如此华丽的外衣
看来古人十分注意仪式感与细节
对盛水的工具都十分讲究!
这种重要纹样
由动物形象而来
这件匜下腹的窃曲纹
是古代一种重要装饰纹样
一般由两端回钩成“S”形的线条
构成扁长形图案
中间常填以目形纹
是一种变形的动物纹样
也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化
其名称据《吕氏春秋·适威》而来
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窃曲纹始见于西周中期
春秋早中期十分盛行
沃盥礼中还有个“盘匜CP”
匜是中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
用于沃盥之礼
最初用于祭祀前的洁净仪式
后逐渐演变为贵族宴饮等场景的标准化礼仪
沃盥礼盛行于西周时期
西周中期以前浇水用盉(hé)
西周晚期匜出现后便改用匜
△西周龙流盉,安徽博物院藏。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
通过匜倒水、盘接水的形式清洁双手
以示对宾客或仪式的尊重
既然有了水瓢
总要有工具来接水吧?
这不,盘来了!
《礼记·内则上》曾记载
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
盘是接水用的容器
盘和匜总是组合式同时出现
就像一对好搭档
盘匜组合始于西周晚期
流行至战国
这件窃曲纹兽足匜在出土时
旁边就有一件盘
与文献记载相符
看来它们两个真是形影不离
在这个可爱的“水瓢”里
能看到2000多年前
古人对洗手的满满“仪式感”
换季时节我们也要勤洗手
注意卫生与健康~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隋博宇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刘福生 赵军慧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特别鸣谢丨安徽博物院 总台安徽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