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在日前举办的通州区中小学科学教育交流活动上,《通州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行动方案》发布。该区将通过“健全科学课程体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升师资科学素养”“实施资源集成行动”“规范评价激励机制”五大行动,助力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
通州区将指导教师开发涵盖基础学科拓展、前沿科技应用、人工智能、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校本课程;强化小、初、高学段贯通衔接,形成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创新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设计科学实践活动和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通州区将通过“理论培训-案例观摩-实践演练-反思提升”的培训闭环,结合专项培训,开发配套教学指导手册和学习任务单,为教师提供实践工具;研制实验教学指导意见和指导手册,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该区还将通过“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发展模式,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开发特色科学课程,组织课程开发工作坊、名师示范课等活动,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秀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推广。
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鼓励教师参与科学教育实践研究……一系列组合拳将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科学副校长将定期指导学校科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师资培训;每校将结对1所科普机构(场馆、基地、企业等),形成“校—馆—企”协同育人机制。
通州区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建设一批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该区还将升级青少年创新学院功能,搭建传播平台,形成校内外科学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机制;配套开展师、家、校共育能力培训,整合社区资源,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基地。创客空间、综合实验室和科学创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也将推进建设。
“希望通过提质行动,建设一套精品科学课程、打造一支骨干科学教师队伍、建立一个科学教育区级管理运行框架模型、发展一批大中小贯通的科学教育实验学校。”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