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4月24日,省法院民三庭联合兰州市两级法院、省农科院开展以“法筑农基 科启农智”为主题的技术调查官聘任、支部联建、走访调研系列活动,并召开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座谈会;
同日,张掖市法院法官走进河西学院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讲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判思路和裁判要点,就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师生进行交流探讨;
日前,白银市两级法院开展“创新创造改变生活 知识产权竞争未来”主题普法宣传活动,近距离普法、面对面答疑;
…………
近年来,甘肃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职能,依法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有效回应全社会保护创新需求,以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审判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619件,审结2503件,结案率95.58%。
强化司法保护,营造激励创新法治环境
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包括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植物新品种申请权纠纷及种植回收合同纠纷等多种类型。
近年来,全省法院不断健全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规则,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种业特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努力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赛雷特”苹果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案,落实全面赔偿原则,确立以收获材料的销售利润,作为侵权获利的参考标准。这一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今年发布的第五批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全省法院贯彻严格保护理念,保障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实施,积极推进品牌强省建设。在敦煌市某丝路文旅公司与义乌市某眼镜公司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中,通过对涉案标识与“敦煌国潮”注册商标进行整体和要部比对,依法认定当事人并未构成混淆和侵权,明确阐释了商标侵权认定的规则,既维护了相关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也对保护“敦煌文化”及衍生知识产权健康发展贡献了法院智慧。
同时,全省法院不断加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著作权保护,统筹兼顾创作者权利保护和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发挥著作权审判对文化建设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对侵害著作权的盗版问题,坚持全链条“快准狠”打击,既要让侵权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有力震慑盗版侵权行为。此外,依法惩处违背诚信和商业道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混淆行为、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力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优化审判机制,提升司法保护效能
近年来,甘肃法院坚持以改革思维破解难题、以创新方式保护创新,积极推动智能办案,持续推进裁判尺度统一,切实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
全面落实案件繁简分流,设立速裁合议庭集中审理程序性案件和商业维权案件。组建专业团队精审疑难复杂案件,实现快慢分道。同时,全面加强案件审判质效管理,严防法律文书“带错出门”,确保质在效前。兰州市城关区法院对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商标权等类型化、批量维权案件,实行“首案标审,余案参审”模式,在确保案件和文书质量的前提下,对简易程序案件采用表格式判决书,实现简案快审。
针对文书送达难、当事人参加庭审远的问题,法院通过电子送达、在线开庭、在线调解等方式减轻当事人往返奔波法院的诉累。对不便移送的证物,利用高清视频远程传输技术进行远程实时展示,提高审判效率。同时积极推行卷宗电子化移送,解决传统纸质卷宗移送程序多、耗时长的问题,缩短案件办理时间。
此外,全面落实案件操作规程,通过召开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分析反馈会、案件会商会等方式,统一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标准,实现案件“同案同判”。上级法院对新类型、疑难复杂或具有法律适用指导意义的案件加强沟通协调,准确适用提级管辖,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举办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培训班,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知识产权学者深入讲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裁判规则和专业知识,促进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及裁判思路统一。
凝聚保护合力,增强协同保护实效
去年以来,甘肃法院秉持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理念,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工程建设,主动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校等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融入大保护格局,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力。
——完善协同保护机制。甘肃法院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不断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协同机制。省法院推动落实与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共同出台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兰州知产法庭全面落实《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框架协议》,针对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中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保全申请,联合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证据保全,提高鉴定取样的科学性、权威性。
——构建长效沟通机制。深入了解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司法需求,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品牌成长、成果转化、理论教学深度融合。选派法官到省农科院讲授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的相关问题,积极为育种创新提供司法服务。积极探索与省内高校的合作机制,提供司法实践资源助力高校人才培养,组织高校法学院师生旁听知识产权案件庭审,以庭审观摩促进教学相长。积极接收知识产权专业学生进法院实习,促进法学理论与审判实践相结合,增强在校学生对法律职业的认同感,共育高素质法治人才。
——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支持通过行政裁决和仲裁、调解等化解纠纷,实质性促进定分止争。在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站,调解成功并进行司法确认100多件,积累了知识产权案件多元解纷的有益经验。
“今后,全省法院将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做实定分止争,不断深化内部挖潜,持续提升审判质效,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知识产权审判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省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根植沃土 做大产业
下一篇:抗战时期渤海垦区的开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