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之都”——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因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而得名。这三条大江,从崇山峻岭奔腾而下,在此交汇形成壮美“几字弯”。由此再向南,即是富饶的珠三角冲积平原。
20世纪80年代,随着健力宝闻名世界,三水曾被冠以“新注解”:水稻、水泥和魔水(健力宝)。如今,一个千亿级饮料产业集群在这里崛起,三水成为世界饮料巨头的必争之地。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背景下,这里的水产业显得欣欣向荣,民族品牌与国际巨头,在这片开放的“土壤”上,竞相繁荣。
民族品牌:不断寻找产业“沸点”
2023年底,一款名为“吕宋芒”的果汁饮品出现在佛山的大街小巷,受到市场青睐。这是时隔三十多年后,一对双胞胎兄弟向父亲致敬的新产品,希望能重塑民族经典。
年过七旬的丘敬华是广东隐雪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几年前已退居幕后。他在工厂内打造了工业旅游展厅,游客可了解三水的饮料工业史。
“这就是1984年李经纬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也是中国饮料企业第一条进口的易拉罐生产线,铸就了健力宝的辉煌,一直到2015年才退休。”丘敬华指着展厅内的一套生产线设备说。
这条生产线,是中国饮料工业历史的活化石。改革开放初期,三水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耗资40万美元从国外引进这条饮料生产设备。首批投入市场的健力宝饮料、首罐进入国宴的易拉罐啤酒(强力啤)、全国首罐果汁饮料(强力芒果汁)均诞生于此。
1991年,上级调丘敬华到濒临倒闭的强力啤酒厂当厂长。经再三思考,丘敬华决定生产芒果汁,在他印象中,芒果汁当时很珍贵,且市面上没有这类产品。强力芒果汁迅速受到市场欢迎,成为当年爆款。在丘敬华当厂长的第二年,企业扭亏为盈。
“到1993年,销售额就达到5.5亿元,当年就有点江湖地位了。”丘敬华颇为自豪地说,在当年饮料界,第一是健力宝,第四就是强力。
2001年,丘敬华下海创业,他计划打造一款膳食纤维饮料,取名“隐雪”,意思为“隐形的雪”,还配了一句魔幻的广告词:“看不见,喝得着”。
“产品本身没问题,但资金跟不上,200多万元投资几个月就花掉了,市场回报却迟迟不来,水只煮到60度。”丘敬华说,这成为他创业的遗憾。
“为了生存,无奈转变思路,先做加工,再谋品牌发展。结果代工一做就是20多年。”丘敬华说:“代工虽是产业链最辛苦的一环,但锻炼了企业的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目前企业给上百家饮料企业代工,包括王老吉、加多宝、广氏菠萝啤、健力宝、邓老凉茶等知名品牌。”
如今,哥哥丘子平是隐雪集团生产总经理,弟弟丘子安是集团销售总经理。尽管日子过得很艰难,兄弟俩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品牌梦。
“我们一直在添火,但温度却一直起不来,水温到了80度,就是达不到100度。”丘子平说,品牌之路其实很艰难,不是靠砸钱就能成功的。丘子安也认为,尽管企业有较强的代工能力,但品牌与制造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基因。如何将制造力转化为品牌力,也许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探索。
在三水,另一个民族品牌——“中国魔水”健力宝正在变年轻。
“必须跟着时代走,跟着消费潮流走。”健力宝副总裁赵永刚说,健力宝作为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民族品牌,能走到今天,始终靠的是创新。
“如果不改变,不创新,不可能走到今天。”赵永刚说,市场在变,企业不能永远守着一个产品。近十年来,健力宝不断推出系列新产品,研发生产的产品品类由4个增加至9个,产品品项由10个增加到30多个,并在原有运动饮料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推出运动系列、气泡水系列、果汁系列、能量饮料等新产品。
“目前从细分类别来看,健力宝在运动功能类饮料中排到了第三;但从整个饮料行业来说,目前健力宝的规模处于腰部;如果能达到50亿元规模,就能达到肩部。”赵永刚坦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必须不断地去研究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健力宝方有希望。”
“只有民族的,才是自己的。”赵永刚说,健力宝不单是一款饮料,更已成为一种民族情怀。20多年前,健力宝一度坐上国内饮料界头把交椅;如今,希望通过重生,在未来迎来第二次“沸点”。
隐雪、健力宝是民族品牌发展的缩影。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衰落与兴起,光荣与梦想,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一批民族品牌从未放弃情怀,一直在努力奔跑。
国际品牌:扎推打造“产业森林”
2007年,百威三水工厂成为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简称“水都产业园”)首家入驻企业。
“设厂之初,百威方面派了专家组,在三水蹲点半年,专门检测西江水的水质,结果发现水质优良。”三水区西南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何卫回忆说。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鱼塘,四处跑着鸭子。”百威三水工厂原厂长胡晨光说,如今,周边给百威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已经有四五十家,麦芽生产企业来了,设备制造商来了,物流企业来了……
得益于稳定的高品质,以及华南市场庞大的消费人群,百威三水工厂数次扩产,产能从26万吨发展到160万吨,成为百威啤酒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三水工厂的年产量约占全球百威产量的20%,意味着全球每售出10瓶百威啤酒就有2瓶出自佛山工厂。”胡晨光说。
“我们提出要打造产业森林,不能只是百威一棵大树。”百威中国大湾区企业事务总监吴子阳说,百威提出“战略同盟”,强调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如今,在水都产业园的百威大道上,鳞次栉比分布着可口可乐、百威、红牛等国际知名品牌饮料企业。道路两旁,排满了物流大货车。
广东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雷说,广东红牛是华南市场的主要生产基地,产能为13亿罐,近几年保持了平稳增长。
几年前,中国红牛推出自有品牌“战马”,目前正在海外积极开拓新市场。“既做牛也做马,战马的品牌力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刘江雷说。
自红牛来到三水后,奥瑞金也随之而来。奥瑞金集团副总裁兼三片罐事业部总经理陈中革说,通过“共生型生产布局”,与核心客户形成相互依托的发展模式。
“从最初4条生产线,到2024年增加到7条生产线,佛山工厂的日产能增加至280万瓶。”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佛山工厂总务科科长冼淦勇说,其益生菌产品在全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其中亚洲地区是主力销售市场,尤其中国的市场销售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8月,总投资近30亿元、年产能达50万千升的嘉士伯佛山三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并成为嘉士伯集团全球旗舰酒厂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品牌闻声而来,展现了对于中国消费市场和珠三角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心。
发展沿链经济 打造千亿级饮料之都
作为传统产业,饮料产业的竞争正在加剧。原材料涨价等问题成为企业成长中的新烦恼。
近年来,万亿制造业大市佛山提出发展“沿链经济”,以更大的格局破除同质内卷,促进特色产业组链成群、跃迁升级。
瑞其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其开一咬牙,决定2024年再购买两台纯电动挂车。每台车100万元,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物流公司走向绿色化之路,于其开认为是顺势而为。他说:“战略伙伴要求我们必须转型,未来还将彻底零碳化。”瑞其是百威的战略伙伴,跟随百威的步伐来到三水扎根。
水都产业园于2008年启动规划建设,总规划面积超5万亩。目前,产业园已集聚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及相关企业超200家,并形成航母级产业集群,覆盖制造、包装、研发创意等各环节产业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基地。
“三水将加快打造千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佛山市三水区委书记李军说,三水区食品饮料产业已实现产值超700亿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立足“环两江先行区”打造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定位,推动水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仅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的规模,预估有1000多亿元,但目前还未达到一半。”刘江雷说,总体上看,近年来全国饮料食品市场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产值规模在12万亿元左右,三水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李军说,三水地处广东大江大河交汇形成的独特“几字弯”地貌,下游就是珠三角冲积平原,水资源丰富,可谓天赋异禀。未来要进一步发现和重塑水产品价值,挖掘水产业潜在优势。
三江并注自云天,水都从此润桑田。未来可期的“千亿水都”,正逆势朝着目标奋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