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华仁药业(300110)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红塔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成。该股东于2025年4月14日至4月29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118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减持均价3元/股。本次减持后,该股东仍持有公司股份5.72%。
股东减持背后,《财中社》注意到,华仁药业交出了史上最差年度成绩单,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下降17.3%,净利润亏损13.68亿元,上年盈利1.8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仁药业之前年份从未亏损过,一直保持盈利状态。为何2024年会一把亏掉上市以来所有利润呢?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计提信用减值13亿
对于业绩亏损,华仁药业1月24日发布的业绩预告解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医药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华仁”)对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药药材”)的应收款项净额为13.48亿元,考虑国药药材回款履约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拟对上述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年报显示,华仁药业2024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13.53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金额高达13.4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自2020年起,华仁药业通过子公司青岛华仁与国药药材开展医药原料贸易业务。起初,双方按照常规模式合作,华仁药业向合规供应商购入货物,经过验收与付款后便转交给国药药材。国药药材在签收货物并按照约定账期付款的同时,华仁药业也将这些交易计入收入总额。
然而,到了2021年,华仁药业却突然改变了业务收入的确认方式,从“总额法”转变为“净额法”,即根据销售额(不含税)与采购额(不含税)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营业收入,同时按照营业收入的金额与其对应的销项税额合计数确认为应收账款,采购额(不含税)与其对应的销项税额确认为其他应收款-代垫款项。
华仁药业2020年末时其他应收款只有2.73亿元,而到了2021年末就直接狂飙至14.19亿元,2022年末继续攀升至14.29亿元,2023年末虽有所回落,但仍有13.64亿元。然后,就是在2024年突击对这些其他应收款计提减值。
合作伙伴“伪央企”身份被揭穿
给华仁药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国药药材,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国药药材成立于2000年,目前共有5名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国药集团子公司国药中药,持股比例为25%;第二大股东为国信广盈股权投资(安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第三大股东为中传华夏(深圳)实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第四大股东为本草利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8.6%;第五大股东为国药南方(海南)实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6.4%。
央企国药集团虽然为国药药材第一大股东,但前者一直否认为国药药材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早在2020年7月,国药集团就通过官网发布声明称:公司未授权国药药材使用其注册商标或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中国医药集团”、“国药集团”字样,也未授权其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国药集团”的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投资或合作,请相关主体对合作方的主体资格、资质信用、履约能力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利益受损。
2020年11月23日,国药集团再度发表类似声明。连续两份声明表明央企国药集团不会为国药药材背书,向外界提醒同国药药材合作的风险。
两份声明均是通过公开渠道发布,华仁药业作为上市公司理应关注到此。然而,也就是在国药药材“伪央企”身份被揭穿这一年,华仁药业却决定与国药药材开展贸易业务,直到2023年双方才终止合作关系。
2025年初,国药药材及其所属企业多次出现法律纠纷案件,发生拖欠施工单位甚至农村集体企业款项事件。针对此事项,国药集团2025年1月再次发布声明称,自2016年11月起,下属国药中药在国药药材股份的持股比例为25%,既非国药药材控股股东、也非实际控制人;对国药药材涉嫌侵害国药集团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虚构股东大会会议,伪造股东大会决议、伪造国药中药董事签字、伪造变造公司章程等违法行为,国药集团、国药中药已依法提起诉讼并获法院支持;对药材股份伪造印章等涉嫌犯罪行为,已向公安机关依法报案。
杨效东拿高薪却留下烂摊子
既然国药药材“伪央企”身份早就被揭穿,为何华仁药业还要同其合作三年之久呢?《财中社》注意到,在此期间,华仁药业董事长一直由杨效东担任。
杨效东先是在2019年7月取代周强成为华仁药业总裁。1个月过后,杨效东又取代周希俭成为华仁药业董事长。至此,杨效东成功上位,同时担任华仁药业董事长和总裁两职。随后的2020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杨效东还短暂代理过华仁药业财务总监,其总裁和董事长任职终止日分别为2023年9月、2025年4月。
上面的任职时间线表明,杨效东掌舵华仁药业的时间点为2019年7月至2025年4月。也正是在杨效东掌舵华仁药业次年(2020年),公司开始与“伪央企”国药药材合作,后面的三年合作也均是在杨效东掌权期间。
杨效东并非实业出身,而是有多家金融机构从业经历。资料显示,杨效东1968年3月出生,西北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博士后研究人员,2006年之后历任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华龙证券投资总监、副总裁,华商基金筹备组副组长,上海复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总经理,上海复星创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上海瑞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西安曲江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效东任职华仁药业期间,拿到的薪酬不是个小数目。财报显示,2019-2024年期间,华仁药业支付给杨效东的年薪分别为110万元、312万元、325万元、312万元、305万元、256万元,六年总计1620万元。此外,杨效东还持有华仁药业132万股,按照5月6日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为395万元。
杨效东原定任期为截至2026年9月11日。不过,华仁药业2025年4月29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杨效东的辞职报告,杨效东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同日,华仁药业还公告,孟祥园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职务。
可以说,杨效东在执掌华仁药业期间拿到了巨额薪酬,但却给华仁药业留下一个烂摊子。
股权结构方面,2019年,原控股股东广东永裕恒丰投资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动人将持有的华仁药业20%股份,以协议转让方式出售给西安曲江天授大健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交易完成后,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华仁药业新的实际控制人。
根据2024年报披露,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目前仍然通过西安曲江天授大健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华仁药业20%股份。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