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加强文旅融合和科技赋能,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出游平台数据显示,长线游预订爆发式增长,县域旅游持续火热,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各类产品“多点开花”。
在多样玩法中提升消费热度。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的消费热度持续增长。无论是从各个旅游平台,还是从相关数据来看,都释放出了消费活力。从异地游到长线游,从县域游到入境游,从反向游到深度游,从味蕾游到演出游,从赶海游到奔县游等,在多样玩法的推动下,游客出行热情高涨。“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消费金额,无论是文旅订单,还是景区门票等,各方面的数据都在持续刷新纪录。据美团旅行数据,今年“五一”假期的文旅热度创近3年新高,文旅订单较2023年同期增长30%,由异地游客贡献的餐饮堂食线上交易额较2023年同期激增189%。以入境游为例,携程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入境游订单量同比上涨141%。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蓬勃发展,给旅途带来新体验。AI还提供个性化旅游信息与规划建议,遇到看不懂的中文菜单,用手机一拍就能翻译,游览景点时可以通过拍照识别,更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在文旅融合中增强文化体验。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涵盖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和旅游项目,旨在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各地注重将传统民俗、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打造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与项目。从经典戏曲,到夜游活动,从茶文化,到汉服文化,从“国潮快闪”活动,到“良匠工坊”手工体验活动,再到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各地的文化特色,还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表演等方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五一”假期,县域乡村游热度攀升。各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吸引了更多游客到此打卡,享受悠闲时光。各地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开发出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有的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有的地方将自身的古建与非遗文化相互融合,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和体验非遗的魅力。
在旅游赋能中激发消费活力。“五一”假期,沉浸式旅游成为这个假期的新热点。各地景区通过科技、文化赋能,为市民游客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有的地方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推出沉浸式光影科技与文化实景演绎,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游客提供更好体验。有的地方利用光影秀运用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古城墙化为动态历史画卷,再现历史场景。面对出游高峰,各地优化管理手段,推出惠民举措,提升游客体验。多地景区结合实际情况,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夜场活动。“五一”假期,有的地方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每日增加预约名额。有的地方的博物院开放夜场,满足更有游客的需要。这个“五一”假期,一些景区巧妙融合传统文化,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有的地方在景区精心组织非遗展演、武术展演、文创集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张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