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老旧、物业失管、秩序混乱,最容易成为楼道堆物问题滋生的“土壤”。其中,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不同小区的特性。记者走访多个建成于不同年代的小区,展现楼道堆物的不同“特点”。
小区:蒲黄榆三里
建成时间:20世纪80年代
楼道拐角成了储物间
蒲黄榆三里建成于1980年到1991年,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靠近北侧的1、4、6号楼是高层,公摊面积较大。这几栋楼的北侧阳台是贯通的,电梯只在个别楼层停靠,居民们上下楼,难免用到楼梯疏散通道。
记者从每栋楼的顶层开始往下走,发现各个区域的堆物非常明显。同层几户人家共用的消火栓箱,被大量杂物侵占。有的消火栓箱上面放了桶,有的下面堆着木箱,还有的消火栓箱完全被木箱和纸箱遮挡,无法正常开启。即便如此,记者看到很多消火栓箱的检查表显示,今年以来每月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
堆物中很常见的物件还有自行车,有好的,也有已经坏了的。有几辆很有年代感、落着灰、生着锈的自行车,目测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但依然占据着疏散通道,还用铁链与附近的管道锁在一起,动弹不得。
记者在走访时,会偶遇居民出门,他们对楼道的堆物已经习以为常。“大家都这样。”有些确实觉得不好,但这么多年也未见改善。
在一处楼道的拐角,杂物非常多,嫣然成了储物间。既有新鲜的大葱,又有陈旧的木板。有些杂物被黑色塑料布覆盖着,似乎很久没挪动过。塑料布上放着一个玻璃烟灰缸,烟灰缸里约有10个烟头。灰白的烟灰,就散落在烟灰缸旁边的塑料布上,看起来有人经常在此吸烟。天干物燥,无论是塑料布还是附近的木板、纸箱,都是易燃物。
这几栋楼的一楼入口处,有好几张物业张贴的新旧告知书,提醒居民不要在公共区域堆物、制造消防安全隐患。无人认领的杂物,物业将视为无主垃圾统一清理。
但实际工作中,清理难度很大。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该报备会报备,然后上门贴条,以前我们也清理过,但是业主找过来,说我们把他家贵重物品收了。没办法,我们也没有执法权,真要清理,就要联合主管部门过来执法。”
小区:珠江帝景
建成时间:2005年左右
公共区域成私家领地
楼道堆物上有烟灰缸和烟头,并非个例。记者在珠江帝景小区B区5号楼一处楼道拐角,看到堆积的纸箱高过窗台。而窗台上,放着一个金属罐子,罐子被当成了烟灰缸,罐里有厚厚一层烟头。
与蒲黄榆三里相比,珠江帝景是比较新的小区,建成于2005年前后。而且,珠江帝景地处繁华商圈大望路,整个小区又都是欧式建筑,曾是网红楼盘。小区正门前的金马雕塑,在当年也是地标性建筑。
时至今日,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上,依然有网友称珠江帝景是“品质楼盘”,适合“高净值人群”。记者走访时,能感受到小区内环境优美、绿化茂密,水系和连廊构筑出高级感。保安和物业工作人员均彬彬有礼。但没想到,楼内依然出现大量堆物,只是堆物特点与老旧小区有区别。
珠江帝景小区楼内的公共区域面积很大,这制造了一种迎宾的高级感,也给了业主们更大的堆物空间。与老旧小区相比,珠江帝景的业主普遍相对年轻。堆物不再是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和落满灰尘的箱子,而是完好的金属置物架、木质鞋柜等。公共区域被堆物划分成了私有区域,一块一块,都有“主人”
在B区5号楼内疏散通道一角,有业主在堆物上用油笔写着:“此物别动,是1XXX的东西。业主:老X。”
在同一栋楼,记者看到相邻的两户人家,都在过道里放置了约2米高的大衣柜。不知道有先有后,还是同时放置。一家相对靠外,大衣柜约1.5米宽、0.5米深。一家相对靠内,大衣柜约2米宽,0.5米深。过道的宽度约1.5米,大衣柜的深度占据了约0.5米,过道就显得非常拥挤。很难想象遇到紧急情况,内侧的人家撤离时会遇到怎样的阻碍。
据了解,珠江帝景主力户型是120多平方米的两居和150多平方米的三居,面积足够大。但似乎在这个小区,公共区域是室内面积的外延,楼道堆物不是废弃杂物,而像是家具陈设。记者在小区花园,随机与业主闲聊,大部分业主都赞成给疏散通道留出空间。有业主说,在楼道里堆物,主要是觉得离家近,方便也安全:“有的东西,像自行车,可能是搁在楼下不安全。有一段时间,听说小区里有人扎车胎、偷链条。”
另一个业主则坚决表示:“就得罚款,不然没人听。”
小区:兴悦居
建成时间:2010年代
防火门上挂着鸟笼子
瀛海镇近年来新建成不少居民小区,随着地铁8号线瀛海站在2018年底通车,越来越多的市民搬入这块五环外的新兴区域。兴悦居建成于2018年,大部分居民在2019年入住。整个小区的内外环境保持得不错,很接近新楼盘的状态。
小区3号楼是高层,一共20层,记者乘坐电梯,到达各单元的顶楼,再从顶楼,步行走疏散通道,一层一层向下走访。尽管电梯里、楼道里张贴了很多疏散通道禁止堆放杂物的通知,但堆物依然存在。各单元最接近楼顶的那几层,是堆物最严重的。
有单元19层的疏散通道消火栓箱附近,堆着防潮垫、纸箱子等杂物。走进仔细看,纸箱子盖着泡沫盖,里面是一个金属笼子,养了一只鸭子。在消防通道饲养活物并非个例,记者还看到有居民把鸟笼子挂在打开的常闭防火门上。
常闭防火门用来阻隔火势与烟气蔓延,保障疏散通道安全,所以都有自动闭合机制强化防护。但有的居民会用木条卡住等方法,让常闭防火门保持开启。这样,疏散通道联通楼道,既保持通风,又增加了堆物面积。有些居民把购物车、鞋架、纸箱、折叠椅等堆在楼道里,再打开常闭防火门,将堆放的杂物延伸到疏散通道。这种情况在兴悦居3号楼,屡见不鲜,虽然方便但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在疏散通道里吸烟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记者在3号楼里就发现了至少3个烟灰缸。
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经常对疏散通道的堆物进行检查和劝导,但看起来收效甚微。有一个木质小茶几上,贴着2024年11月26日张贴的通知,用发生在丰台区的楼道火灾做案例,提醒居民清理楼道堆物。但截至目前,这个小茶几还原封不动放在疏散通道里。
“说实话,居委会和物业经常搞宣传、检查。但是很快,楼道里又堆上东西了。”有居民告诉记者,小区里有不少从棚户区迁来的居民,把原先堆杂物、养活物等习惯带到了楼房里,她认为,居民们改掉楼道堆物的习惯,还需时间。“原来住胡同、大杂院习惯了,屋里面积小,就把东西往院里放。这也算咱们小区的特点吧,跟商品房小区有点不一样。而且,这边房子最大87平方米,地方也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