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安徽新闻网
日前,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不少居民发现:大家常去的活动广场上,一排原本斑驳破旧的长椅焕然一新。这番变化的背后,是该社区“微米”儿童治理团的孩子们,通过“一米视角”向社区提出建议的结果。
“原先这些椅子上的木条不是断了就是没了,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建议竟然能给社区带来变化。”看着新装的座椅,儿童治理团成员宋理小朋友成就感满满。当初他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和小伙伴在这里玩耍的时候,发现有不少老人、小朋友都喜欢坐在这里休闲、嬉戏,但大部分的长椅都已老旧、破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以前总觉得社区治理都是大人的事,其实我们小孩的力量也可以为社区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宋理说。
2024年,翠微社区成立“微米”儿童治理团,将社区28名6岁到12岁的孩子们,纳入到社会治理队伍中。孩子们的身高大多在一米左右,可以从“一米高”的视角来看周围的世界,寻找社区治理的盲区盲点。
“虽然是儿童议事,但绝不是‘儿戏’。别看他们小,却很有想法,看问题甚至比大人更仔细。”该社区党委书记纪池鑫告诉记者,从增设充电桩、增加休闲娱乐、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孩子们围绕自己的身边事,提出不少独到见解和务实建议,为社区治理提供不少新灵感。
“一米视角”,给社区带来不少金点子、好想法,也带来不少新变化:足球场上多了防护围栏网、小广场上增添了阻车桩……
“小朋友们提出的意见,如果经社区初步考虑认为务实可行,我们就会组织小朋友、网格员、居民代表等共同召开议事会,一起商讨解决办法。”社区副主任钱芳说,从发现问题到提出建议再到解决问题,社区都会邀请孩子们全程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编后·
儿童眼中的世界,往往藏着成人忽略的细节。池州翠微社区创新成立儿童治理团,以“一米视角”发现社区短板,让小朋友从“被服务者”变为“治理参与者”,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灵感,更培养了小公民的责任感。
这一实践启示我们:基层治理的创新,既需要“俯下身”倾听多元声音,也要“蹲下来”发现不同群体的真实需求。当孩子的童真视角与社区的务实行动相遇,民主协商的种子也在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
■ 本报记者 徐建 本报通讯员 孙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