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大家各退一步,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这点事就伤了和气,真不值得。”近日,乌当区新光路街道顺海村“两委”走访时成功化解一起邻里纠纷。
原来,顺海村的王某和姜某是多年的前后邻居,前面的一家去地里种菜要经过后面一家的院坝铁门,后面的一家上街要经过前面一家的大门,一来二去,双方产生了摩擦。在新光路街道平安法治办、新光路派出所、村委会等的联合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据了解,近年来,新光路街道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思路,创新构建了“坚持一个核心、突出三个环节、搭建三项机制、抓住四类群体”的“1334”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主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形成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综合治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
矛盾化解关键在党建引领。新光路街道以“支部建在网格上”为抓手,将辖区划分为53个网格,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总网格长,分管领导、村(社区)支书、民警副支书包片,网格党支部主抓,网格党小组落实,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建联动体系。同时,创新“党建+调解”模式,整合网格员、联户长、楼栋长、法律明白人等群防群治力量,推进“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决”。
矛盾化解关键在事前防范。针对矛盾纠纷化解难、反弹多等问题,新光路街道将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对矛盾苗头早发现、早介入。一方面,按照“三类纠纷四色预警”机制,整合12345热线、信访系统、网格排查、行业推送等信息源,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去年,新光路街道预警各类矛盾苗头157件,均提前介入、平稳化解。另一方面,建立“包保领导+事权部门+村(社区)”联动化解机制,实行“一案一档”动态管理,对已化解案件定期开展回访,对回访中的新问题建立“二次调解”通道。2024年,新光路街道矛盾纠纷复发率同比下降53%。
矛盾化解关键在机制创新。新光路街道建立实施社区调解“就地办”、专业调解“精准办”、联动调解“合力办”机制,结合“居民说事日”“院坝会”等渠道,引导群众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同时,积极推进街道综治中心“三化”融合建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社区、协商进基层,联合区级矛盾调解中心等多方资源,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矛盾化解关键在人员管理。对易肇事精神病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加强走访和动态管理,了解其需求,全面开展心理疏导、帮扶帮教及救助工作,避免产生矛盾纠纷。去年,新光路街道共救助困难群众11户,申请救助金31125元。
2024年,新光路街道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84起,化解1384起,化解率100%,按时办理率99.5%,深受群众好评。
下一步,新光路街道将持续推进综治中心“三化”融合建设,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诉求“一站解”,为“美丽乌当·活力新城”现代化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
(《矛盾一站式化解 综合治理见实效》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