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
八大赛道领跑,为青岛未来产业筑基
■围绕未来产业谋划布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10家左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共性通用技术等50项左右,全面提升体系化创新力
■集聚30家左右专精特新、瞪羚、隐形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引育一批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形成技术研发优势,打造30个左右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和20个左右标志性创新产品
■加快打造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规划建设4个左右未来产业专业园区,在制度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等方面探索先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青岛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优先发展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交叉前沿领域细分赛道。
当前,青岛正在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其中,“超前发展一批未来产业”是主攻重点产业方向之一。
《方案》明确了青岛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到2027年,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网络、孵化培育链条、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重点企业和领军人才。围绕未来产业谋划布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10家左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共性通用技术等50项左右,全面提升体系化创新力。集聚30家左右专精特新、瞪羚、隐形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引育一批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形成技术研发优势,打造30个左右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和20个左右标志性创新产品。加快打造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规划建设4个左右未来产业专业园区,在制度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等方面探索先行。
《方案》提出,优先发展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八大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其中,在太赫兹方面,重点开展宽谱、高功率太赫兹源等功能器件的研发,突破太赫兹光谱、成像与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在海洋电子信息方面,突破海洋数据同化、海洋数字孪生、海洋多模态智能计算等关键技术,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在深海开发方面,突破多金属结核、深海稀土、富钴铁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深海能源资源高精度勘探技术,研发深海高效智能勘探机器人、绿色高性能海底作业集矿机、海底原位碳封存等关键装备及其配套设备;在空天信息方面,突破空天动力结构服役安全试验装置建设技术、新能源航空动力关键技术、空天动力增材制造技术;在类脑智能方面,重点开展类脑算法等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研发设计新型类脑计算模型,推进脑机接口芯片、神经形态芯片、异构融合芯片和脑仿真模拟芯片应用;在量子信息方面,积极布局量子工业测量,探索量子传感与成像技术在海洋领域实践应用,开展金融数据量子加解密传输服务等研发创新;在先进半导体材料方面,重点发展以磷化铟、氧化镓等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突破晶圆衬底制造关键技术;在卫星互联网方面,开展天启物联网星座、低轨未来出行星座测运控与运营服务,增强高通量通信卫星、高精度低轨导航卫星等运营能力,实施“星海互联”工程,落地国内首个低轨卫星互联网海洋行业数据枢纽。
《方案》提出,把握未来产业技术研发趋势,跟踪多领域、多学科、多技术交叉融合态势,常态化开展不确定性未来技术预研。敏锐捕捉颠覆性、突破性技术研发动向,动态调整未来产业细分赛道,部署体现最新科技成果、技术跨界融合重大专项,适时培育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方案》还从科技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孵化、企业引育成长、场景应用牵引、产业生态营造五大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每年布局10项以上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及科技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海上综合试验场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平台,探索“超前孵化”“组装项目”,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在未来产业领域自主创业,培育未来产业领域专精特新、瞪羚、隐形独角兽等企业,引进培养10个以上具有前瞻性判断能力、跨学科理解能力的战略科学家、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团队,研究成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青岛日报2025年5月6日1版责任编辑:岳文燕
上一篇:又逢踏青露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