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不断夯实、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推进机制,已获批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8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2个。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浙江西湖龙井、金华火腿等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案例入选。
自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开展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浙江不断夯实、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推进机制,已获批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8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2个,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经验进一步完善。
创新数智监管,护航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保护
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线上管理茶农近万户、茶企150余家,实现对168平方公里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流程闭环监管。设计西湖龙井防伪溯源专用标识,根据不同使用主体分为茶农标和茶企标,精准核定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按量网格化发放茶标,严格茶标使用管理。
2024年西湖龙井一产产值约6亿元,与2021年相比,茶农、茶企收入年均分别增长超15%、20%。西湖龙井数智监管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提升治理能力,为地理标志保护提供示范样本。
推动金华火腿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 探索地理标志促进共同富裕新路径
大力促进火腿产业与两头乌猪养殖、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上下游产业联动,推动两头乌猪养殖及火腿加工生产企业产业升级,形成协同发展合力。建立饲养全过程可视化的金华两头乌猪智慧养殖中心,打造地理标志宣教基地,推出金华火腿、金华两头乌猪地理标志研学路线,促进周边村集体增收近1亿元。
2024年,金华火腿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6亿元,探索出一条以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上一篇:北大师生颂响青春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