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地方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学术成就而熠熠生辉。本期《福满仓山》将带您走进福州仓山一个被誉为“学霸之乡、帝师故里”的千年古村,感受它的魅力与力量。
奎光阁,这座始建于明代中叶的建筑,见证了无数学子的奋斗与荣耀。旧时,“奎光阁”也称“文昌阁”或“魁星阁”,为古螺洲四大书斋之一,是陈氏家族为祈愿本家子弟文运亨通、金榜题名而建的崇祀魁星神的场所。天井石栏下“文会天人”的石刻,与大殿中“魁星踢斗”的神像,共同体现着螺洲先贤对家族子弟读书考试的重视。这里曾走出33位进士和171位举人,创造了“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的科举传奇。如今,村民们依然会在奎光阁前张贴红榜,庆祝后学佳绩。
陈氏五楼,这座集南方私家园林与北方庭院风格于一体的建筑,是螺洲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福州最大的民间图书馆。它的主人陈宝琛,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太师太傅”,也就是皇帝的老师。古时候的闽越地区并不如今日富庶,陈氏学子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与家族的命运。还有一个关于陈氏五楼的小故事:据说当时陈家未考中举人的学子必须在此闭关读书。
翻开螺洲古镇的历史,就是一部励志劝学录。陈氏宗祠,这座见证了螺洲千年学风的建筑,原为家庙,后由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出资倡建。宗祠中牌匾联对多达一百余幅,且多为名人题咏及御赐之作。这里不仅是一个学霸之乡,更是一个充满教育力量的地方。
近年来,仓山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项指标创下全市第一,让“孩子在家门口读好书”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