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2年,经过多年的保护建设,这里广阔的湿地滩涂为野生物种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生长环境。
2014年,赵亚杰来到这片自然保护区,专业从事鸟类监测。见到这么辽阔的湿地,赵亚杰的内心非常激动。然而,新鲜劲很快就过去了。在人烟稀少的保护区,天天扛着望远镜,钻芦苇荡,涉沼泽地,这份工作没有想象中美好。
自己选的路,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每天行走在荒无人烟的沼泽地,赵亚杰寻鸟、拾鸟粪、做记录,还要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
有时潮水涨起很快,必须得赶紧离开;有时陆地近在咫尺,却被踩不到底的潮沟阻隔,不得不绕道几公里才能安全上岸。
保护区总面积有20万个足球场那么大,仅靠人力监测远远不够。2021年,保护区启动建设“天空地海”一体的监测网络。项目建设的关键期,赵亚杰远在辽宁老家的母亲病了,心急如焚,但实在放心不下工程进度,她只能通过电话寄托思念。然而,不久后的一次通话却成了永别。
生命的意义,在于绵绵不息爱的传递。几个月后,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湿地上,生生不息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赵亚杰说这是永远看不够的画面。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鸟类迁徙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