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实习生闫鑫广 上海报道
近日,#刘美含闲置市集卖假货#登上热搜。4月28日晚,刘美含发布道歉视频,称因前期工作疏漏,市集上出现了几个有纰漏的产品,目前已经跟购买者逐个积极解决。
在此之前,在4月25日至4月27日,刘美含的“闲置流通计划”举行,邀请了超45位的艺人、博主、造型师参与,有2000多件闲置物品,包括二奢、设计师款,门票为30元一张。
部分买家先在小红书晒出自己在市集购得的 LV 包、Miu Miu 针织衫等,质疑做工粗糙、标签字体不对、成色与“不到千元”的售价极不相称。随即,多名买家把实物送往得物、中检等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
对此,一位网友称,“经过核实,承认确实不是正品了,也给我道了歉,给的解释是因为第二天补货量比较大,是刘美含朋友的闲置拿过来工作人员没有仔细核查导致的。解决方案是赔偿我购买产品的金额并报销门票和往返车费。”
对此,中恒信运营总监鲁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即便是面向C端的专门的二奢线下展会,配备鉴定服务已经是必然趋向,就是为了打消顾客对真假问题的疑虑。今年线下展会鉴定服务趋势相对平稳,但是寻求合作的主办方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实际上,这已是刘美含继2024年12月首办二手市集后的第二次同类活动。过去两年,明星开办“闲置市集”颇有声浪,2024 年“五一”假期,演员朱珠与友人合办二手集市,部分奢侈品标价仅20–150 元。此前,湖南卫视主持人沈梦辰等多位演艺明星售卖二手商品。由于远低于市场价格,而且多是大牌奢侈品加上明星背书,明星二手快速出圈。
而据贝恩公司的报告,到2030年,内地消费者对全球奢侈品消费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约50%,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的持续影响力和不断增长的购买力。经历十余年时间快速累积,奢侈品市场存量早已达到万亿规模。日本、美国等国家二奢消费占比一手奢侈品消费近30%的比例,相比于中国仅不到5%。以市场30%比例为参考,国内二奢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二手奢侈品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商品真假鉴定需求也剧增。二奢行业从 2010 年起就有鉴定需求,那时主要靠实体店目检。鲁曦介绍道,“鉴定意识的建立主要是在2019年线上直播的快速生长,也建立于当时第三方鉴定机构身份的出现。到2020年时,有平台开始要求商家发货至第三方鉴定机构,再由机构发货至消费者手中,当时这一举动为二奢鉴定的用户心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现在这一趋势正在向线下蔓延。“我们今年参与的展会有很多是新兴的展会,会带着便携设备进场,至少配两名鉴定师,收费统一70 元/单,大多由商家承担,甚至有很多消费者知道有二奢展会会拿着自己的包专门来鉴定。”在鲁曦看来,消费者对于线下展会配备鉴定逐渐默认,而这一点也成为了商家的宣传亮点。
上一篇:“五一”假期,“高铁医生”检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