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4月30日,《四川省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经研判今年四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高发态势,发生数量与常年平均水平相当。
《方案》指出,汛期(5月—9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6月—8月),特别是特大暴雨、大暴雨、连日降雨、持续绵雨、短时强降雨时段及雨后2至3天,需予以重点关注。
非汛期(1月—4月、10月—12月)阶段,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及川南地区,特别是乌蒙山区,需注意防范连续性降雨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川西高山峡谷区需注意防范冰雪冻融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
此外,全年需重点防范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全省重点防范区为龙门山地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川东北秦巴山区、川东川南中低山丘陵区、攀西地区等(详见下表)。
《方案》提出了8条防灾措施,包括逐级压紧压实防灾责任、强化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响应联动、全面落实主动避险转移、扎实开展避险搬迁和综合治理、推进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演练行动、持续完善防治制度体系、全力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等。
其中,强化风险隐患动态排查方面,《方案》提出持续开展高陡斜坡专项排查及裂缝搜寻,努力找出高位隐蔽性强的隐患并纳入管控范围。扎实开展避险搬迁和综合治理方面,《方案》明确,抓好80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2000户避险搬迁安置民生实事项目,确保12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推进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方案》明确,扎实推进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