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核心商务区,国际知名房地产咨询顾问公司数据显示自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上海迎来78.8万平方米的新增办公供应,包括前海人寿金融大厦、滨港中心、吉宝静安中心等高品质项目。这些新项目在硬件设施和招商策略上表现灵活,成功吸引了一批办公升级需求。
从需求端来看,内资企业占据租赁成交的65%,外资占比35%,搬迁行为在新增租赁中占比近60%。南京西路、陆家嘴和竹园成为热点子市场,贡献了66%的成交面积。租金方面,核心商务区平均有效租金为人民币6.5元/平方米/天,其中中央商务区租金达8.0元,次级商务区为5.6元,显示以南京西路、淮海路及陆家嘴三大中央商务区的租金韧性较强。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东区写字楼租户代表部负责人盛柏康表示未来三年,上海核心商务区预计新增供应114万平方米,占全市总量的34%,但三大中央商务区的新增占比仅为8%,凸显其稀缺性。随着华润中心、K11二期等项目的入市,市场将迎来更多高品质选择。整体来看,尽管高空置率压力仍存,但升级需求和灵活招商策略正推动市场逐步复苏。
近年来,企业办公空间的优化趋势显著,主要围绕“以人为本、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核心展开。目标导向与人性化设计成为首要因素,企业和员工共同追求使命驱动的办公体验。有相关研究表明,目标导向型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快于竞争对手3倍。办公空间设计从“以人为中心”升维至“为人文精神而建”,注重员工的情感连接与幸福感。
其次,包容性设计不仅提升团队效率(相关研究显示,神经多样性团队效率可提高30%),还通过性别平等和多元文化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空间效能指标从密度转向敏捷性,灵活布局和多功能区域(如小型会议室、社交枢纽)成为主流,满足混合办公需求。
第三,技术与可持续性深度融合,VR、元宇宙等技术将不断推动数字化办公体验。行业层面,金融和科技企业表现突出。金融业通过“Rebrand”空间强化品牌吸引力,科技企业则以用户画像驱动设计,标准化空间策略降本增效。未来,办公空间将超越物理场所,成为融合创新、健康与品牌价值的综合体验中心。
下一篇:澳门两艘新救援船投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