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4日,在北京市顺义区行政中心的会议室里,十位市民戴着红绸绶带,接过了表扬信和奖励金。一天前的清晨,他们看到顺平路潮白河大桥发生火情,不约而同在第一时间报警,为灭火、交通管制等措施实施争取了时间。
表彰会现场,一张面孔格外稚嫩,他是18岁的李新钰,也是第一位拨打报警电话的市民。这个小伙在附近的大排档做服务员,下夜班后,和店长去河边钓鱼。
“风很大,桥上的路灯突然熄灭。起初我还以为是天亮后的正常熄灯。”他回忆说,后来看到了黑烟,还伴着火星,自己和店长就赶紧拨打了119。
几乎同时,圆通速递公司的张树魁也报了警。他开着7米长的货车,路过潮白河大桥时看到了烟,但又觉得不太明显。
“我开大车20多年了,直觉告诉我不对劲。”他说,当时心里挺忐忑,“如果不是火灾,报错警可咋办?犹豫了几秒,我还是把车停在路边,打了110。”
短短16分钟内,十位路过的市民拨打了报警电话。他们中有司机、快递员、公职人员,也有餐厅服务员、环卫工、网格员和退休居民等。
“一通报警电话,或许只需几秒、几十秒,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反映了他们的警觉意识、责任担当和果敢行动,也折射出了城市温度。”顺义区相关负责人在表彰会上说。
更可贵的是,大家报警时能准确描述位置、冷静说明险情,让救援效率倍增。比如,张树魁是外地人,不知道这个桥的具体名称,就将行车记录仪视频发给警察。李志伟为了清晰描述地点,报警后又返回大桥附近,为警方发送定位。
刘凤杰也是报警人之一。清晨,她正背着相机去滨河公园观鸟,报警后,她没有立即离开。“我是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平时接受过很多次应急培训。到了紧急时刻,我有义务保障群众的安全,所以就留在了现场。”刘凤杰说,一直等到公安、交通、消防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来到现场,火情得到控制后,自己才放心离开。
十位热心市民中,最年轻的是“05后”,最年长的已经接近80岁。但说起自己为潮白河大桥火情报警的事,他们的讲述都质朴而简短,称这是小事、举手之劳。
接下来,顺义区将陆续向十位热心市民所在的单位,以及子女就读的学校寄送表扬信,让他们的善举被看见、被铭记。(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