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华集团”)近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出复杂态势。其中,营业收入出现下滑,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大幅增长,这两个数据变化率较大,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营收下滑,市场竞争压力显现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88%
2024年,长华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206,857,483.69元,相较于2023年的2,421,922,542.42元,下降了8.88%。从行业环境来看,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迭代迅速,给长华集团带来了一定挑战。尽管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如2024年度新增客户77家,其中新增主机厂客户11家,二级配套客户66家,但整体市场环境的压力仍使得营业收入未能实现增长。
净利润:同比增长4.0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676,676.58元,较去年同期的109,216,722.38元增长了4.08%。在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净利润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方面的努力。例如,公司持续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工作,通过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合理分配资源,严格把控成本及费用支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营收下滑对利润的影响。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3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0,918,882.72元,相比2023年的97,630,128.55元增长3.37%。这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保持相对稳定,尽管面临市场压力,但主营业务的经营质量并未出现明显下滑。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4.35%
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股,较2023年的0.23元/股增长4.35%。这一增长与净利润的增长趋势相符,反映出公司在盈利水平上的提升,对股东的回报有所增加。
扣非每股收益:与上年持平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股,与2023年持平。说明公司在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后,每股收益保持稳定,进一步验证了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费用有增有减,结构调整进行时
费用总体情况
2024年公司的费用情况呈现出不同变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具体数据如下:
报表项目 | 2024年 | 2023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变动原因分析 |
---|---|---|---|---|
销售费用 | 11,689,444.11元 | 9,363,074.68元 | 24.85 | 主要系销售人员薪酬及业务招待费增加 |
管理费用 | 94,404,727.81元 | 107,418,305.12元 | -12.11 | 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减少 |
财务费用 | 482,040.64元 | 2,765,568.30元 | -82.57 | 主要系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少 |
研发费用 | 99,478,495.77元 | 92,889,351.07元 | 7.09 | 变动较小 |
销售费用:增长24.85%
销售费用增长至11,689,444.11元,增幅达24.85%,主要原因是销售人员薪酬及业务招待费的增加。这反映出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加大了投入,试图通过增强销售力量和商务活动来提升市场份额,但目前来看,尚未能完全抵消市场竞争对营收的负面影响。
管理费用:下降12.11%
管理费用降至94,404,727.81元,较去年减少12.11%,主要得益于股份支付费用的减少。公司在管理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合理调整管理策略,优化费用支出结构,实现了管理费用的下降。
财务费用:下降82.57%
财务费用大幅下降至482,040.64元,降幅高达82.57%,主要是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少。这可能与公司优化债务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有关,有效降低了财务成本,对净利润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发费用:增长7.09%
研发费用为99,478,495.77元,较2023年增长7.09%。尽管公司面临营收压力,但仍坚持投入研发,占营业收入的4.51%。这体现了长华集团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向高难度、高精度、高附加值及国产替代等方向重点突破,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求发展
研发投入情况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为99,478,495.77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51%。公司持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研发,提升对产品开发和技术的创新能力。
研发人员情况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9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8.37%。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研究生0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104人,专科161人,高中及以下125人。公司不断增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试图建立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过硬、实践能力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尽管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高学历人才占比相对不高,但公司通过持续投入和培养,有望提升整体研发实力。
现金流表现亮眼,经营质量提升
现金流总体情况
2024年公司现金流情况如下:
报表项目 | 2024年 | 2023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变动原因分析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70,146,729.28元 | 155,737,408.39元 | 137.67 | 主要系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客户信用状况良好,资金回笼效率提升且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14,377,923.18元 | -292,945,891.06元 | 不适用 | 主要系购买理财及购建长期资产的支出减少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30,425,044.31元 | -55,708,120.26元 | 不适用 | 主要系本期银行借款减少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37.6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至370,146,729.28元,增幅达137.67%。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客户信用状况良好,使得资金回笼效率提升,同时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这表明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作效率提高,经营质量得到改善,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支出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377,923.18元,较去年的-292,945,891.06元,支出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购买理财及购建长期资产的支出减少。公司在投资决策上更加谨慎,合理调整投资规模,优化资源配置。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借款减少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0,425,044.31元,主要是本期银行借款减少所致。这可能反映出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合理调整债务规模,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风险与挑战并存,需关注市场波动
可能面对的风险
长华集团在未来发展中面临多种风险。行业景气度风险方面,汽车行业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高,国际及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影响汽车生产和消费,进而对公司经营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也不容忽视,随着国内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竞争愈发激烈,若公司不能及时提高产品竞争力、紧跟整车厂新车型开发速度,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风险。此外,公司还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投资项目等风险。
应对措施
为应对这些风险,公司表示将紧跟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把握行业变革方向,立足主业,夯实创新发展新动能,重点加强新能源业务的开拓,不断拓展产品的新应用场景,持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客户群体,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同时,充分利用集团协同优势,强化技术引领,构建创新驱动发展,集中资源做大主业,加速产品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精益生产,持续提质降本增效。
管理层薪酬稳定,激励机制待关注
董事长薪酬:103.52万元
董事长王长土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03.52万元。这一薪酬水平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行业情况相比,处于相对合理范围,体现了对董事长领导工作的肯定。
总经理薪酬:103.52万元
总经理王庆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同样为103.52万元。总经理作为公司日常运营的主要负责人,其薪酬与董事长一致,反映了公司对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政策,旨在激励管理层共同推动公司发展。
副总经理薪酬:83.52万元(殷丽)
董事、副总经理殷丽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3.52万元。副总经理在公司运营中承担重要职责,其薪酬水平也与所负责的工作和贡献相匹配。
财务总监薪酬:38.65万元(于春雷)
财务负责人于春雷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8.65万元。财务总监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其薪酬水平符合公司财务岗位的薪酬设定。
总体来看,长华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既有经营质量提升、现金流改善等积极方面,也面临着营收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公司在应对风险方面的策略实施效果,以及未来在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进展。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上一篇:米价太高,日本兴起“海淘”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