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本报讯(记者 刘欣欣)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经信局召开的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一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成。一季度全市生产新能源汽车12.1万辆,生产份额首次突破三成。
北京市经信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今年以来,通过精准施策,深耕产业布局,加力项目储备,用心服务企业,北京的产业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
北京市推动高精尖资金支持政策精准发力,一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5%,规模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五成。
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水平0.3个百分点。1-2月规上信息软件业营收两位数增长,营收规模接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加值规模、增速水平稳居全市各行业首位,充分发挥了第一支柱行业“打头阵”的示范引领作用。
外需引领工业出口逆势上扬,市区两级前瞻研判,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一季度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02.8亿元,创近3年来同期新高,同比增长8.3%,高于内销产值1.8个百分点,汽车、电气机械等领域增速领跑,分别增长52%和1.2倍,充分彰显了北京产业较强的外贸韧性和产品竞争力。
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过程中,北京市推进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能不断增强。核心产业动力澎湃,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继续发挥“主引擎”作用,增加值分别增长17.2%、28%,一季度全市生产整车38.7万辆,同比增长25.5%,其中新能源汽车12.1万辆,同比增长1.4倍,生产份额首次突破三成。
此外,新兴动能发展壮大。北京市出台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美敦力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阿斯利康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辉瑞北京研发中心落户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围绕产业链堵点招商,京津冀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开工;未来产业加快培育,首批建设海淀、昌平两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布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未来科学城合成生物制造育新基地揭牌。
一季度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态势。全力推动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提速,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构建首个国产算力场景验证平台,全国首笔城市测绘院联合数据交易在北数所完成,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其中核心产业增长9.7%。
北京市经信局规划处副处长崔岳介绍,今年北京还将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在新型显示、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引育并推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加速构建绿色能源万亿级集群,布局氢能产业创新中心、钙钛矿电池中试平台、固态电解质材料试验线等重大项目;围绕元宇宙、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综合性应用,面向超大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场景,谋划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标杆工程。
为了做好项目落地保障,2025年全市安排工业用地供应总量230公顷,较去年增加30公顷。北京市将持续强化项目谋划、储备、新建、续建、计划竣工“五个一批”的高精尖产业项目库管理机制,重点调度解决项目施工前手续办理等问题,加速推动项目顺利建设实施。还将出台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自动驾驶创新应用等方面政策,精准发力关键领域形成政策支撑,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惠及更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