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模型赋能银行转型 业内关注应用场景与挑战
创始人
2025-04-17 00:08:38
0

转自: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商业银行加速布局金融大模型。《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商业银行已表示,DeepSeek大模型已成功部署并运行于行内系统,广泛应用于智慧办公、智慧营销等场景,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由成都市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浦江银行业论坛联合主办,安硕信息承办的“金融大模型在银行的应用场景与挑战主题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金融业态。中国凭借数据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已在全球大模型领域占据重要位置。“金融行业需在高风险环境下探索新的收益模式,而大模型技术为银行提供了智能化风控、精准化服务与高效运营的提升空间。然而,技术应用与监管约束的平衡仍是当前的关键挑战。”曾刚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大模型正在重构金融机构的底层架构与客户交互模式。当前,大模型已在信贷风控、智能客服、财富管理等场景实现初步落地,但数据孤岛、算法黑箱与网络安全等风险仍需重点关注。董希淼强调,人工智能对银行长远发展十分重要,“AI淘汰的不是银行员工,而是不会使用AI的银行员工”。

对此,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安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产业数字金融前沿”专题培训讲座,来自全国各地四十多家银行,共一百多位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参与了本次培训。曾刚提出,银行需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场景为中心”,通过高频生态服务(如智慧园区、供应链管理)带动低频金融需求。随着零售端数字金融进入瓶颈期,对公业务正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他强调,银行应整合政府(G端)、企业(B端)、个人(C端)资源,构建“金融+非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未来银行需强化流量运营能力,通过数据驱动重塑用户体验,推动对公业务从单一融资服务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升级,以破解零售端瓶颈并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编辑:朱紫云 校对:张国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苏超”赛场用的国产草,到底有... 转自:扬子晚报扬子晚报网7月8日讯(记者 徐昇)当您为“苏超”比赛呐喊助威时,也许并没注意到球员们脚...
云南“数字出海”风劲帆满   近日,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的联发文件,面向南亚东南...
武磊赴西班牙手术兼“摇人”?海... 转自:上观新闻上海海港俱乐部7月8日宣布:经友好协商,西班牙球员奥斯卡·梅伦多·希门尼斯(Óscar...
杨林不幸遇难,年仅31岁 7月4日,贵州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鱼塘河金鸡段,31岁的当地小伙杨林为救一落水女子不幸遇难。8日,杨林...
三伏将至,这是最能把身体的寒气... 转自:全国总工会今年的三伏共计30天: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