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 | 91岁打台球,86岁教钢琴……他们这样养老
创始人
2025-04-16 22:55:55
0

“好,再来!啦唆发哆咪来……”走进武汉严西湖畔泰康之家·楚园护理公寓的大堂,中国证券报记者被清脆的钢琴声和悠扬的歌声吸引,86岁的胡奶奶正教自己的同伴弹奏三角钢琴,嘴里还动情地哼唱起了谱子。

泰康之家·楚园护理公寓里的老人。本报记者 薛瑾 摄

“退休前我做过音乐老师,搞过群众文化。养老社区很合我的口味,要跳要唱我都可以,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伙伴围着转。”胡奶奶说。

在大厅的二楼,91岁的程爷爷在跟伙伴一起打着台球,每一个进球都能收获周边“观众”的喝彩和掌声。

泰康之家·楚园护理公寓里的老人。本报记者 薛瑾 摄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多家险企系养老社区发现,险企近年来大力布局的养老社区,正在让“养老”变“享老”的理想照进现实。住进养老社区的长者们,不仅有了更丰富多元的文娱生活,还有了专业的照护和完备的医疗配套服务。

“享老”的养老社区居民

在泰康之家·楚园的花园里,十几位银发长者正在专注地进行“写生”,记录眼前的春色。85岁的谢奶奶用画笔在调色盘里蘸了几下,画出几朵淡粉色的花朵和若干个粉橙色的花苞。

泰康之家·楚园护理公寓里的老人正在画画。本报记者 薛瑾 摄

据谢奶奶介绍,自己和爱人都是武汉大学的退休教授,几年前入住了泰康之家·楚园。对于自己的养老社区生活,谢奶奶感到十分满意。“孩子们不在身边,自己和老伴儿在家里没人照顾,家距离医院也比较远,年龄大了住进养老社区很安心。”谢奶奶说。

“这里医疗很方便。另外就是社交,有很多同龄人,大家素质都比较高,很谈得来,吃得省心,不用管一日三餐,有很多文艺活动,像教我们唱歌的,都是音乐学院毕业的。”谢奶奶说,她素来爱好唱歌、唱戏,在养老社区,经常会有湖北京剧院和武汉歌舞剧院的老师来互动。

记者从泰康保险集团了解到,早在2007年,该公司便开始了保险和养老实体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探索。目前,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布局全国36城43个项目,实现22城24社区连锁运营,入住居民超1.6万人。

近年来,诸多大中型险企纷纷加速布局养老社区。沿着险企布局养老社区的轨迹可以发现,各家公司的进度不同,模式也有差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建设养老社区大致可分为重资产、轻重结合和轻资产模式。重资产模式一般是自建社区;轻资产模式则主要是通过租赁、改造物业的方式设立养老社区,像泰康保险和中国太保等,均是“重资产”模式的代表;大家保险等则是轻资产模式的代表。

通过实地探访多家险企系养老社区,记者发现这些社区有不少共同点。比如大量配备的适老化设施、配比科学的养老餐食、丰富多元的文娱活动、“黑科技”感满满的健康医养设备、便捷的护理和医疗体系等均是“标配”。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快速转诊”的便捷就医服务,更是重中之重。

深入参与银发经济

诸如此类的养老社区,近年来加速在全国陆续投入运营,成为险企加速深入参与银发经济的写照。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老龄化催生了规模可观的银发经济。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约7万亿元,占GDP比重6%,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7%,有着稳定的成长逻辑和显著的行业红利。

险企通过布局养老社区和养老产业,成为银发经济的深度参与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记者表示,保险业从养老社区建设的角度切入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成为十多年来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反馈,也为寿险业的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保险公司建设经营养老社区是个多赢的选择,保险公司的长期资金有了很好的投资渠道;社会有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到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享受老年照护,获得一个幸福快乐安全的晚年,缓解了政府养老院建设的负担。”王国军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表示,养老社区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养老保障,包括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等,迎合了市场需求,同时可以提升险企的客户黏性。通过提供养老社区服务,险企可以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保险业务主要依赖利差、死差、费差这“三差”盈利,而在“保险+康养”的险养协同模式下,险企正在探索更加多元的价值创造路径:通过加入养老服务,增强保险产品吸引力,提升新业务价值,赋能保单销售和保险主业;通过规模化专业化服务采购和运营,在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环节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险企虽然在养老产业有了布局,但险企旗下养老社区通常有着较高的入住门槛,仍是少数人的选择。

在此格局下,九成的养老需求来自居家养老,居家养老通常面临生活起居难、出行社交难、日常就医难、安全急救难、康复治疗难、专业护理难等问题。而在目前的市场上,分层次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还远远不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别是普惠群体的需求尚难,亟须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还需要解决专业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和掣肘。

值得一提的是,居家养老越来越多地被险企提上日程。例如,在居家养老方面迈出“步伐”最早的中国平安,已全面形成“医、护、住、乐”联体模式。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累计签约服务供应商超150家,覆盖全国75个城市。2024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五个城市同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活动。新华保险也在2024年推出“新华安”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监测、适老改造、便捷生活、居家上门等服务,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已经落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换手率达193.15%,这只E... 017月10日,全市场1200余只ETF中,超六成收涨。其中,香港证券ETF(513090)以3.8...
千万月活在即,飞书还是等不及了... 每经记者|李宇彤    每经编辑|裴健如     这次,飞书出其不意。7月9日,在...
*ST四环(000518.SZ... *ST四环(000518.SZ)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90...
学习、避暑两不误 图书馆、书店... 陕西省图书馆内市民阅读场景免费开放的空调、丰富的阅读资源……进入暑期,气温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西安市...
新国标规范乘用车“单踏板模式” 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新国标规范乘用车“单踏板模式”本报讯 记者付娟报道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