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创始人
2025-03-27 07:01:12
0

托育园保育员在陪伴幼儿吃午饭。

卓湖书院的老年人在彩排合唱节目。

港尾镇石埠村的农村幸福院,老人畅享晚年生活。

奶粉罐堆叠再绘上颜色就变成小树桩,瓦片摆件上的纹路是藤条编制的,装饰教室的玩偶是晒干的玉米棒制成的……在龙海区华侨幼儿园锦江园区阅读与美育课程上,孩子们展示自己最近搜集的“原材料”,三五成群定制关于“春天”的手工艺术品。

华侨幼儿园如今已有3个园区,共有幼儿941人、教职工128人,是龙海区优先发展民生项目的缩影之一。近年来,龙海区通过规划布局、支持引导、建设运营三个方面,对区、乡镇、村级的托育、养老机构进行升级,创新医育结合的托育模式,发展普惠托育园;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幸福生活。

医育结合

陪伴儿童健康成长

1岁10个月的孩子小花(化名)于去年9月进入龙海妇幼托育中心。在一次感统课上,龙海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治医师林艺彬发现,小花走路姿势有些倾斜,容易摔倒,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经与家长沟通后,医院为小花制定了个性化干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感统训练,小花语言与肢体发育明显进步了。

“生与育,前者是自然繁衍,后者是社会培养。现代社会需在保障生育权与提升育幼质量之间寻求平衡。”几年前,龙海区妇幼保健院就意识到,医院作为妇女儿童的服务主体,利用本院医疗力量来发展托育服务具有一定可行性。

2020年,福建省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各地建设高标准普惠托位。龙海区率先探索“医疗+托育”融合模式,依托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家庭提供“养育照护+健康干预”一站式服务。

2020年起,普惠托育服务建设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建成高标准普惠托位,并鼓励建设一批市、县级普惠托育园。

很快,龙海区妇幼保健院与毅达托儿所一拍即合,探索以公建民营模式,共同运营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试行)》要求,区妇幼保健院申请并增加了托育服务业务范围,制定出普惠性收费标准。

“龙海妇幼托育中心2022年正式开园,共设立3个托大班、2个托小班和1个乳儿班,可容纳100位婴幼儿。”龙海区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育结合的模式,医院将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健康管理、科学养育、中医保健等方面融入日常托育管理中,为托幼儿开展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发育商筛查、定制个性化发展计划、开设感统训练等课程,通过筛查发育预警征,建立“筛查—评估—干预—追踪”闭环管理体系,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

2岁的欢欢(化名)无言语沟通能力。经龙海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的接诊和评估,欢欢被诊断为发育迟缓。确诊消息传来,欢欢的家人一筹莫展。哪里医治?费用多少?谁来接送?一连串疑问让这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感到心力交瘁。

欢欢家长得知区妇幼保健院新增了医育结合的托育服务,并且医院与托育机构仅一墙之隔,决定试一试。每天欢欢既可以在托育园参与社交融和课,在托育老师的引导下和同龄小朋友一起活动,提高社交技巧,又可以在医院的儿童康复中心进行针对性的个训治疗,提高语言、认知能力。个训治疗后,再由医生送回托育园,确保孩子日间安全的照料与康复,让家长省时省心又省力。

3个月后,欢欢经过系列的干预课程,言语认知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儿童发育商评估结果也由原来的迟缓提高到边缘状态,这令欢欢一家感到惊喜又欣慰。

以需定供

满足长者身心幸福

“老伴胃口不好,长期营养不良,来食堂打包点好料回家。”上午11点多,龙海区港尾镇石埠村67岁村民刘阿婆又来到幸福食堂打包午饭。“每人两荤两素,两份米饭,总共不到15元,午饭吃饱又吃好。”刷了长青卡,刘阿婆乐滋滋地带餐回家。

石埠村60岁以上老人有580名,65岁以上老人有380名,80岁以上老人有60名。在村里,农村幸福院是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2017年,石埠村建设石埠村幸福院,占地面积431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设有休息室、洗衣房、书香阅览室、医养健康站、文娱休闲室等场所,打造老年人生活圈。

“村里有些老人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买菜做饭成了问题。再加上老人节俭的习惯,经常是‘煮一顿吃几天’。”石埠村组委林玉珠和其他村“两委”都对此颇有感触,考虑在幸福院里筹办幸福食堂。

今年1月,龙海区发布推进实施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对完成备案的农村幸福院补助运营经费,对依托农村幸福院建设幸福食堂(长者食堂)且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给予补助40%的就餐费用。

有了政策加持,3月1日,石埠村幸福食堂试营业,明厨亮灶迎接村民。食堂对65岁以上村民,全年享受50%补助,相当于消费20元,15元享受50%补助(实付7.5元),超出的5元按原价支付,总计支付12.5元;60至64岁村民,全年享受30%补助;60岁以下村民及外来人员,全年享受5%补助。

20日,记者在食堂负责人林玉珠的手机小程序上看到,石埠村幸福食堂当日营业额813.26元,当日订单量74个,共计有272人在幸福食堂办理餐卡。不到饭点,村“两委”就当起“营养师”“服务员”“外卖员”,为老年人提供营养美味、实惠便捷的用餐服务。

港尾镇的另一端,有一群“候鸟”般的老年人群体,他们选择在温暖的南方过冬,也爱上了这里温情的养老时光。

“太武山下,双鱼岛前,青山绿水环绕眼帘,卓岐湖畔歌声悠扬,和谐社区温馨家园……”每日清晨,南岐社区的卓湖书院传来阵阵动人歌声,伴奏里的吉他声、钢琴声、二胡声、架子鼓声也都来自这里。

“退休时光正是滋养精神的时光。”对南岐社区的多数长者而言,精神家园必不可少,社区正是业主的文化活动空间与大众文化载体。

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大家决定筹备“卓湖书院”。书院收到近2000册图书,内容涵盖世界名著、德育经典、传统文化、社会学等类目,布置起可容纳数十人的图书阅览室。2023年11月,卓湖书院正式成立。

随着越来越多的热心业主加入,当中不乏老教师、老医生、老艺术家等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把自己的特长带回社区,开设各种各样的公益课程。记者在课程表中看到,每周开设12节公益课,设有儿童硬笔书法、国学文化、合唱、非洲鼓、舞蹈、太极、乐理知识等课程,并策划文艺演出,吸引周边7个小区数百名居民踊跃参与,成为“一老一小”的“幸福书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市普陀区:苏州河的故事 转自:光明日报    悠游苏州河 本报记者 李娜绘    穿梭于城市间的苏州河。孙炯亮摄    上海...
“舌尖”安全同筑牢 五师八十九团职工杨慧:赶集日前几天,我在集市上看到,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集市摊贩售卖食品的...
“拿起焊枪,就没想过再放下” 张文成潜心钻研焊接技术(摄于4月27日)。 商凯旋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
探寻《沙尘暴》真相,解读黄沙中... 转自:法治日报探寻《沙尘暴》真相,解读黄沙中的罪与罚( 2025-05-11 ) 稿件来源:法治日报...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自:光明日报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07年以来,积极探索高职“第二个结合”文化思政...
“坚持奋斗在技术攻坚一线” 夏述兵在办公室查看热控仪表控制系统图(摄于4月30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
当博物馆邂逅AI 转自:光明日报    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依托AI技术布置的沉浸...
兵团多措并举提升水旱灾害风险防...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刘美惠子) 记者从兵团水利局获悉,今年兵团将多措并举提升水旱灾害风险...
语言,在更新中保持生机 转自:光明日报    李娜/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最近一段时间,“语言通胀”受到关注。网友...
宋代首饰:雅俗与时序之美 转自:光明日报    《货郎春担图页》(宋代)    《宋仁宗后坐像轴》(侍女局部)(宋代)    ...
第24届亚太海事局长会议通过《... 第 24 届亚太海事局长会议在福州成功举行并通过了《福州宣言》。这一重要会议汇聚了亚太地区众多海事领...
绿色征程 民生答卷——写在闽运... 《绿色征程 民生答卷——写在闽运集团福州公交公司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十五载风雨兼程,闽运集团福州公交公...
法拍房装修受阻 执行干警巧解交... 在法拍房交易中,装修受阻往往成为交付的难题。然而,执行干警们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深入了解...
福州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福州地区迎来了一则令人关注的消息——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已发布。这意味着在福州的上空,电闪雷鸣的天气状况...
闽侯农客班线入驻“掌上公交” ... 闽侯农客班线正式入驻“掌上公交”啦!这一举措为广大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掌上公交”,乘客们可以...
福清警方:斩断电诈黑手 守护区... 福清警方,始终坚守在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将电诈黑手斩得粉碎。无论是精...
高新区再添休闲遛娃好去处!橘园... 高新区再添休闲遛娃好去处!橘园洲桥下近 27 万平方米的休闲空间现已免费开放。这里宛如一个天然的亲子...
最新通知!福州这些小区即将停气 最新通知!福州这些小区即将停气。为了保障燃气供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进行必要的维护检修工作,以下小区...
福清农产品迎春收 快挑出你最爱... 福清的农产品迎春收啦!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各种新鲜的蔬菜等待着被挑选。这里有翠绿的青菜,鲜嫩欲滴,...
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开展清明祭奠见... 清明时节,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开展了一场庄重而肃穆的祭奠活动。在英烈墓前,鲜花簇拥,气氛凝重。基金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