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你的钱袋子!这十种骗局,千万擦亮眼!
创始人
2025-03-14 14:06:32
0

中介在了解到赵先生具体情况后,指示赵先生“不接银行电话”、“不见银行工作人员”,还帮助赵先生制作虚假的“大病住院”和“收入困难”证明,并根据赵先生的贷款金额收取了“代理费”。银行多次催收无果后认为赵先生恶意欠款,向法院提起诉讼,赵先生在接到法院传票后才意识到自己受骗,然而此时已无法与中介取得联系,自己不仅无法追回支付的“代理费”,还因为个人征信记录中存在逾期记录,个人工作、生活受到影响。

警示教训

消费者还款困难时,应当如实告知金融机构并积极协商还款,贷款逾期不仅影响个人征信记录,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还将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4:

不正当“反催收”骗局

风险提示

某些非法中介会假借“专业维权”为名,教唆消费者更换联系方式、故意不接银行电话,并编造金融机构违规等理由向金融机构反复投诉以达到个人诉求。同时消费者在向非法中介提供电话卡、银行卡等信息后,还可能产生额外财产损失。

警示案例

杨先生因生意亏损,存在巨大的信用卡、网贷还款压力,C公司在掌握杨先生相关情况后,自称可以为杨先生办理债务减免、债务延期,并按照信用卡1500-8000元/每张、网贷平台1500-8000元/每个的服务标准收取费用,杨先生迫于还款压力支付了费用,按照C公司的要求实名办理了新的电话卡并交给C公司,随后将贷款平台、信用卡联系方式均改为新办理的电话卡号,并按照C公司要求拒绝金融机构的联系。

C公司后续以杨先生的名义向金融机构重复恶意投诉,企图使金融机构迫于投诉压力为杨先生办理延期还款。最终金融机构没有妥协,杨先生不仅没有获得债务减免,反而因恶意逾期被银行起诉,信用记录严重受损,此时杨先生才发现已经无法联系到C公司的工作人员。

警示教训

遇到问题请通过正规法律援助渠道解决,切勿轻信所谓的“专业代理”。盲目听信中介教唆不还款、不接催收电话,会导致贷款逾期、产生征信不良记录;贸然提供本人实名电话卡,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

案例5:

“高额退保”骗局

风险提示

部分非法中介针对消费者资金需求,宣称可以办理“高额退保”,并以多退资金的比例收取服务费,实则利用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盲区,欺骗消费者办理其他业务,导致消费者遭受重大损失。

警示案例

张某某、白某某等人利用不法渠道非法获取金融消费者信息,宣称可以办理“高额退保”,承诺可以帮助消费者取得比通过正常退保渠道更多的金额,事后收取多退资金的50%作为报酬。

实际操作却是为客户办理了保单质押业务,还欺骗消费者质押出的资金即为退保所得。消费者不仅要向不法分子支付手续费,同时还要承担保单质押后产生的还款义务。通过此“套路”,张某某、白某某等人欺骗了全国各地数十名消费者,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判处有期徒刑。

警示教训

消费者若有退保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与保险公司进行正式协商,任何打着“高额退保”旗号进行宣传的外部机构或个人均为非法中介。

案例6:

“高额理赔”骗局

风险提示

部分非法中介通过夸大保险损失、虚构赔付条件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委托其进行“代理理赔”,并收取“手续费”。最终往往不仅无法兑现承诺,还会导致消费者承担理赔过程中的其他费用。

警示案例

84岁的蔡奶奶因交通事故唇部受伤,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介入调解,但蔡奶奶在调解前结识的“黄牛”坚持主张该伤情可评残,并除医疗费外还要求保险公司支付5万元赔款,在“黄牛”的唆使下,调解陷入僵局。

后续“黄牛”向蔡奶奶承诺可委托其办理评残诉讼处理,还根据预期理赔金额要向蔡奶奶收取2000元“代理费”,且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由蔡奶奶自行承担。受到高额理赔金的吸引,蔡奶奶答应了“黄牛”的要求,但最终由于受伤程度过于轻微,经评残后该伤情未构成伤残,法院判决保险公司除医疗费外仅赔付1120元,蔡奶奶自行承担评残鉴定费1000元,此时“黄牛”早已不知所踪,预先收取的2000元“代理费”也无法追回。

警示教训

保险理赔请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产生理赔争议积极与保险公司协商、调解。不能随意听信身边理赔“黄牛”承诺,做到依法理性维权。

案例7:

“代理退保”骗局

风险提示

非法中介通过伪造“政策变动限制退保”、虚构“全额退保”成功案例等不实信息、伪装“咨询公司”“律师”等身份宣称可以办理代理退保,从中收取“代理费”,甚至可能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

警示案例

刘大爷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名自称“律师”的博主宣传可以“代理全额退保”,咨询后刘大爷与其签订协议,提交了身份证、保单、银行账户等信息,并支付“前期代理费”,约定退保成功后按10%支付手续费。随后“律师”唆使刘大爷伪造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违规操作等不实信息向监管机构进行重复举报,意图使保险公司迫于压力全额退保。

在与保险公司沟通中,刘大爷才得知自己伪造不实信息的行为涉嫌违法,且其持有的人身保险现金价值已超过全额退款金额,如果退保还会失去这份保险的风险保障。此时刘大爷联系“律师”理论,对方发现被刘大爷识破套路后,随即将刘大爷拉黑。

警示教训

退保应通过正规渠道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切勿相信所谓“全额退保”骗局,以免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受损。此外,非理性退保后,会导致自身失去原有的风险保障,尤其是在意外、疾病等风险发生时,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案例8:

“非法荐股”骗局

风险提示

有人在群里自称“炒股高手”,晒盈利截图,推荐“稳赚不赔”的股票?很可能是骗局。正规证券公司不会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推荐股票,更不会以“交易员”名义要求你缴纳保证金。记住:投资有风险,不要轻信所谓“内幕消息”和“稳赚不赔”的炒股诱惑。

警示案例

孙先生偶然加入了一个炒股群,群里不少人都在讨论股票行情,氛围热烈。群里一位“股神”名叫“大树”,经常晒出“轻松赚10万”“3天翻倍”的截图。

不久,“大树”称最近发现了一只即将暴涨的股票,愿意“带兄弟们发财”。在群内的煽动下,孙先生动心了,缴纳了3000元“会员费”,并按照“大树”的指示购入推荐股票。

没想到,股票不仅没有上涨,反而暴跌。孙先生急于联系“大树”,却发现自己已被群主移出群聊,所谓“股神”也消失无踪。

警示教训

证券投资有风险,任何承诺“稳赚不赔”的荐股群都可能是骗局。投资务必通过正规证券公司操作,切勿盲目跟风。

案例9:

“境外投资”骗局

风险提示

不法分子会借“境外高收益投资”之名设局,利用虚假截图、伪造资质骗取投资。请记住:合法的境外投资公司不会通过个人微信号、陌生群聊推销产品。遇到自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机会,一定要警惕并核实其真实性。

警示案例

白先生在某投资群中认识了一个炒股“大神”——“金牛”。在“金牛”的劝说下,白先生决定投资一家号称来自瑞士的“东方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对方宣称:“这家公司是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有国家批文。”为了消除白先生的疑虑,对方还展示了所谓的“收益截图”和“证监会批文”。

白先生陆续投入120万元,结果一个月后,微信群解散,“金牛”失联。白先生报警后得知,这家公司根本没有在中国境内开展合法业务,所谓的“QFII批文”也是伪造的。

警示教训

投资务必通过正规平台,切勿轻信“稳赚不赔”“内幕消息”等诱人说辞。

案例10:

“非法销售新三板股票”骗局

风险提示

如果有人主动联系您,自称可以带您购买“即将上市、稳赚不赔”的股票,要求加微信、发红包、交定金,那极有可能是骗局。正规股票投资只通过合法证券公司操作,任何承诺“包赚不赔”的股票推荐都是骗局。

警示案例

2021年,上海的李先生是一名普通的股票投资者。某天,他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湘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人员,声称公司掌握了一批“原始股”,这些股票很快将在新三板挂牌,并承诺:“只要投资,收益至少翻倍!”

为了让李先生相信,对方邀请他加入一个微信群。群里气氛热烈,不少“群友”纷纷晒出“成功投资赚到大钱”的截图,甚至有人声称:“当初投了10万,三个月后赚了30万!”

李先生被群内热烈的“投资氛围”感染,逐渐放下戒心。随后,对方承诺:“现在投资越多,拿到的原始股越多,机会非常难得。”李先生经不住劝说,先后投入了20万元。

几个月后,李先生突然发现微信群解散,所谓的“业务人员”也失联了。他随即向证券监管机构求证,发现该公司根本没有证券业务资质,所谓的“新三板股票”不过是骗局。

警示教训

购买股票一定要通过正规证券公司,凡是承诺“稳赚不赔”“即将上市”的投资机会,十有八九是骗局。遇到此类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并通过证监会官网核实该公司是否具备合法资质。

天上不会掉“馅饼”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银行宣布:吸收合并! 中小村镇银行改革提速。7月6日,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以...
痛心!已致3人遇难,2人失联 记者7日从四川省雅安市委宣传部获悉,因连日降雨,7月5日13时25分许,雅安市天全县城厢镇国道318...
英派斯:目前公司处于深入调研A... 7月7日,英派斯(002899)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处于深入调研AI眼镜相关供应链阶段,尚未开...
蓝思科技(300433.SZ)... 格隆汇7月7日丨蓝思科技(300433.SZ)公布,公司已确定本次H股发行的最终价格为每股18.18...
苏超南京VS苏州,打车数据来了... 转自:扬子晚报7月5日,2025江苏省足球联赛第六轮中,南京主场迎战苏州队。“苏超”已举办多轮赛事,...